基本信息
2011年初,华为终端开启从To B运营商市场向To C大众消费者转型。2018年,智能手机发货2.06亿台,在智能手机市场稳居全球前三;2月23日,和沃达丰完成首次5G通话测试。2019年8月9日,正式发布鸿蒙系统(Harmony OS)。2020年11月17日,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交割后华为不再占有荣耀任何股份,也不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2023年10月,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 2023)期间,发布全球首个全系列5.5G产品解决方案。2024年3月,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全场景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4月11日,华为鸿蒙春季沟通会举办,发布车和PC类产品;10月22日,华为举办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主题为“星河璀璨,共见鸿蒙”。
2009年,华为首次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六位。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名单 ,排名第61位;8月22日,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以7212亿营收排名第一;12月15日,获得首批“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年度荣耀品牌荣誉。2024年8月5日,《财富》公布世界500强榜(企业名单),排名第103位。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含供配电、空调制冷设备、智能管理监控等)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工程安装、维修、咨询、代理、租赁;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统一通信及协作类产品,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存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无线数据产品(不含限制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通信站点机房基础设施及通信配套设备(含通信站点、通信机房、通信电源、机柜、天线、通信线缆、配电、智能管理监控、锂电及储能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能源科学技术研究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大数据产品、物联网及通信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建筑工程;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各类广告;通信设备租赁(不含限制项目);培训服务;技术认证服务;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限制项目);进出口业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业务(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房屋租赁业务(持许可经营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不禁止的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
企业架构
管理团队
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承担带领公司前进的使命,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确保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得到维护。
董事会成员共17名,由持股员工代表会选举产生并经股东会表决通过。2017年,部分董事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董事会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和变更。2018年3月,持股员工代表会和股东会进行了董事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和候补董事。董事缺位时,由候补董事依次递补。
独立审计师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
华为基于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设计并实施了内部控制(简称“内控”)体系,发布的内控管理制度及内控框架适用于公司所有流程(包括业务和财务)、子公司,以及业务单元。该内控体系基于COSO模型而设计,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部分,同时涵盖了对财务报告的内控,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
公司治理
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承担带领公司前进的使命,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确保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得到维护。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由轮值董事长主持。
监事会是公司的最高监督机构,代表股东行使监督权,其基本职权包括领袖管理、业务审视和战略前瞻。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公司业绩
2012年,华为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通讯设备供应商。
2016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营业利润率12%。
2020年3月30日,华为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流914亿元,同比增长22.4%。
2021年3月31日,华为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业绩增长速度放缓,但基本实现了经营预期,其中销售收入8,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
2020年收入
2020年,华为年收入8941亿,除各项成本费用外净利润646亿,同比增长3.2%。研发方面2020年华为投入1418.93亿元,同比增长7.8%。
2021年收入
华为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4558亿元,净利润率10.2%,约为465亿元。
2022年收入
2023年3月31日,华为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平稳,实现全球销售收入 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 356亿人民币同比下滑 68.7%。2022 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实现销售收入 2,840 亿人民币,华为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332 亿人民币,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145 亿人民币。
2023年收入
2023年4月28日,华为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1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净利润率2.3%。
2023年8月11日,华为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净利润率为15.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整体经营稳健,结果符合预期”。
2024年收入
2024年8月29日,华为发布业绩。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1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3%,净利润率13.2%。
主要业务
运营商业务
1997年以前,华为只是一家做交换机的企业。后续,华为从2000年开始进入俄罗斯,在2000年终于在俄罗斯签下第一单合同。到了2010年,华为走向了全球化。公司战略进行了调整,开始从一个产业走向多个产业,就是从CT领域(即通讯领域)走向了ICT领域,将战略调整为云网边端。所以,才有了华为手机、华为云、数据通讯,还有服务器和存储等,开始走向多个产业。
企业级业务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深,各行业数字化呈梯次化发展,各发展阶段的客户在需求出现差异化,这就要求服务供应商具备全面的服务能力,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适配,以满足客户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求。华为企业服务以客户旅程为视角,构建覆盖“规、建、维、优、营、培”全生命周期和“ICT全栈技术”的服务能力。
消费者业务
华为可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服务资讯、用机技巧与活动信息,并且消费者可体验查询附近服务店、申请预约/寄修等便捷服务。而这一切都源自华为深深刻在骨子里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022年4月20日,据华为官方消息,华为终端业务全面进军商用领域,为政府及各大行业,定制化打造 PC、平板、智慧屏等专属产品。并且华为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式更名为终端业务,除了持续为消费者打造消费产品,还将战略性长期投入商用领域,为政府及企业客户打造更好更智能的商用产品体验。
汽车终端业务
2013年,华为成立车联网业务部,正式进军车联网。2017-2019年4月合作研发期间,华为先后与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东风等车企达成合作。2019年4月5月,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BU。之后,HI模式车型、智选车型陆续发布。2023年9月,问界新M7发布,成为热销车型。后续华为智选车智界S7、问界M9分别于11月、12月发布。2024年,华为与赛力斯、奇瑞合作全新车型,与江淮的合作车型,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等将陆续上市。
华为云服务
华为云一直是云原生技术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通过深远的战略布局、完善的产品体系、强劲的市场表现持续引领云原生新高度。
其中,华为云UCS旨在提供无处不在的云原生服务,使云原生能力覆盖企业的每一个业务场景,为企业构建云原生业务部署、管理、应用生态的全域一致性体验。目前华为云UCS已在多个行业实现广泛应用:
在金融领域,华为云UCS承载某大型银行核心交易系统破百万vCPU;
在通信行业,某通信服务提供商采用华为云UCS统一管理遍布全国的大量集群,提升管理效率30%,降低人力成本40%,提高故障处理效率60%;
在生态领域,华为云在全球云原生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在亚洲的创始成员。
支付业务
202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更新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同意华为旗下的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变更公司名称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
华为方面也对此次更名进行了解释:“首先是加快构建鸿蒙生态的基础设施,因为华为支付面向全场景多终端;其次,新升级的‘负一屏’未来会全面支持华为支付,这是推进鸿蒙元服务的重要一步。”
2021年9月,华为支付线上支付正式上线,华为支付依托华为钱包为管理入口,为个人用户提供余额支付、银行卡支付、红包、充值、提现等服务,还能为企业用户快速集成支付能力、自动分账,提供资金结算、营销赋能等服务。最新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华为钱包的月活用户数已超1.4亿。
研究开发
研究机构
1999年,华为俄罗斯设立数学研究所。
华为在德国、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日本、加拿大、土耳其、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地设立了16个研究所。2015年, 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79000名, 占公司总人数45%。
2012实验室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云计算、音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主要面向的是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2012实验室”旗下有很多以世界知名科学家或数学家命名的神秘实验室,包括香农实验室,高斯实验室、谢尔德实验室、欧拉实验室、图灵实验室等。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展开研究,设立于香港科学园,实验室主任由香港当地大学教授出任,并聘用了全球各地区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
2014年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与欧盟及产业界各方共同推动5GPPP Association(5G公私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2015年1月20日,华为在西安宣布,网络功能虚拟化开放实验室(NFV Open Lab)正式建成,首期投资超500万美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华为加入了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源社区, 担任超过280个重要职位, 在IEEE- SA、ETSI、WFA、TMF、OpenStack、Linaro、OASIS和CCSA等组织担任董事会成员。2014年提交标准提案超过4800篇,2015年提交提案超过5400 篇,累计提交提案43000余篇。
法国研究所
2016年6月14日,华为宣布法国数学研究所成立。旨在挖掘法国基础数学资源,致力于通信物理层、网络层、分布式并行计算、数据压缩存储等基础算法研究,长期聚焦5G等战略项目和短期产品,完成分布式算法全局架构设计等。
俄罗斯研究所
华为俄罗斯研究所独立于欧洲研究所,该研究所曾在3G和2G算法层面有着巨大突破。俄罗斯研究所包括7个“能力中心”,以此集结当地的基本算法领域人才。这7个能力中心分别是:非线性能力中心、算法工程化能力中心、最优化能力中心、信道编译码能力中心、信源编解码能力中心、大数据分析能力中心、并行编程能力中心。
加拿大研究所
成立于2008年底的加拿大研究所,是5G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心,分布于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滑铁卢四个城市,拥有400多名研究人员。
日本研究所
日本研究所主要从事材料研究工作。
印度研究所
印度研究所则专注于软件交付。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计划打造华为全球最大创新基地。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
2024年年初,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将竣工,并逐步投入使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
2024年3月14日,住建部科技创新平台名单公布,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其他依托单位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市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科研投入
2013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30672百万元,占收入的12.8%。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51000百万元。
2014年,华为投入研发的经费为408亿人民币(相当于65亿美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4.2%。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900亿元。
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为596亿元人民币,占2015年销售收入的15.1%,近十年来,华为已经在研发方面投入了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
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华为名列第九,约92亿美元(约630亿元人民币),已超过苹果、思科等巨头。
2020年3月25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华为2020年计划将研发预算增加58亿美元至200亿美元以上。
2020年4月8日,华为举行中国区春季新品发布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研发投入达1317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达15.3%。
华为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面向未来,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 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 9,773亿人民币。
2024年9月21日,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华为每年投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激励开发者创新,华为开发者联盟注册开发者数量已快速增长至675万,目前已经有305所高校开展鸿蒙课程,有38家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参与鸿蒙人才培养。
开发者大会
2020年3月28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上,华为宣布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正式开源。
科研成果
成立海思研发芯片
2004年,华为推出了海思半导体,作为华为研发芯片的实体。直到2009年推出第一款手机应用处理器K3V1。2013年,海思在巨额的研发投入后,终于实现了盈利。2014年初,海思发布麒麟910芯片,第一次将基带芯片和应用处理器集成在一块SOC(系统级芯片)里,工艺也升级至28nm。
达芬奇架构
2019年6月,华为发布全新8系列手机SoC芯片麒麟810,首次采用华为自研达芬奇架构NPU。达芬奇架构,是华为自研的面向AI计算特征的全新计算架构,具备高算力、高能效、灵活可裁剪的特性,是实现万物智能的重要基础。
鸿蒙系统
2019年5月17日,由某教授领导的华为操作系统团队开发了自主产权操作系统——鸿蒙。
2021年9月26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HarmonyOS 鸿蒙操作系统”入选2021年度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2023年8月,鸿蒙OS 4正式版发布,此次更新,除了手机,平板、手表、电视、路由器及其他智能终端也陆续得到了支持。8月底,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王成录博士在微博上透露消息:鸿蒙PC版操作系统要来了,时间或许是明年。
2024年1月18日,华为宣布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开发者预览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这意味着鸿蒙生态进入第二阶段,将加速千行百业的应用鸿蒙化。鸿蒙星河版的端云协同原生智能特性,不仅能让用户受益,还能支撑应用高效安全地使用大模型能力,低至“一行代码”即可调用鸿蒙原生智能,让开发者应用“零成本”AI化。此外,依托鸿蒙内核全新的“异构原生”并行机制,可以带来超越传统内核的极致流畅,让内存管理效率提升3倍。
2024年10月23日,华为发布原生鸿蒙系统HarmoryOSNext5.0,实现系统底座全部自研,性能显著提升。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2021年4月2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的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2689938A,申请日期为2020年4月。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处理器、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和发射端天线。发射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openEuler 欧拉操作系统
2021年9月25日,华为将全新发布操作系统openEuler欧拉。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着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历史使命。openEuler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 Linux 发行版平台,将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的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
户外电源
2021年,华为户外电源发布,提供500Wh和1000Wh两种规格,分别售价2450元和4550元,预售到手价分别为2250元和4250元。
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
2021年12月14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正式宣布,将于2021年12月23日发布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华为WATCH D,华为WATCH D已经通过了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
其他成果
2021年3月-2022年3月,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南京大学HMS课程和实践平台建设项目,项目入选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2022年5月26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军团面向全球发布下一代数据中心理念及全新供电解决方案电力模块3.0。
2022年7月,由鹏城实验室、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百余家国内外单位共同参与推出的AVS3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已被正式纳入国际数字视频广播组织(DVB)核心规范。
2022年9月,华为率先完成业界首个5G Redcap关键技术验证。
2022年10月,中国移动携手华为、中兴、展锐完成首批 5G RedCap 端到端实验室测试验证。
2022年10月31日,华为MateXs2官宣支持北斗卫星通信消息。华为申请的两项与北斗卫星相关的专利:“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极化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和“一种缓存短信重发方法及相关装置”公布。
2022年11月8日,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具有血压以及气体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专利获授权。
2022年11月1日,华为发布面向数据中心Diskless架构的微存储——华为OceanStor Micro系列,助力云和互联网企业打造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破解海量数据爆发式增长带来的高效数据存储难题。
2022年11月12日,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在2022世界VR产业大会上发布了华为首款智能观影眼镜VisionGlass。
2022年11月18日,天眼查App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显示屏解锁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获授权。
2023年12月13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内部集成电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公开号CN117220835A,申请日期为2020年9月。
2023年12月25日,华为联合多家行业伙伴共同发布5G车规级模组Uu口通信认证标准1.0。
荣誉奖项
知识产权
华为的知识产权部早在1995年就创立。1999年,提出了第一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000年,获得第一件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002年便成为中国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截止2023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4万件,并且在5G专利方面的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2022年6月8日,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连续五年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全球第一,2021年接近7,000件,创造了PCT的历史最高。
2022年6月8日,华为在“开拓创新视野:2022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公布了最新专利情况,并披露了其两年一度的“十大发明”。专利方面,到2021年年底,华为在全球累计申请量超过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1万件,PCT(《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超过6万件。
财务数据来源:整合了华为官网的历年财报,部分数据暂缺。
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国际专利申请大户松下,一跃成为世界榜首。
2016年,华为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发起了对三星公司的专利诉讼,称三星未经授权在其手机中使用了华为的4G蜂窝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软件等,而这些专利对智能终端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互联互通十分重要。
2017年11月,获得“2017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榜单”荣誉。
2018年7月10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获得第一名,共有专利授权量1775件。
2019年3月1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华为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在企业中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4月8日,华为举行中国区春季新品发布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2019年华为全球有效专利数超过8.5万件,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其中欧盟专利局专利申请排名第一达3524件。
截至2021年年底,华为在全球累计申请量超过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1万件,PCT超过6万件。
2022年12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世界500强》,华为位列第69位。
2023年,任仕达雇主品牌调研中国大陆区Top20榜单。
2023年9月,入选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榜单。
2024年2月21日,IPRdaily与incoPat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显示,华为以7822件的申请数量“断崖式”第一。
获奖记录
2022年2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1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2021年(第28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显示:该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2023年3月1日,在MWC2023巴塞罗那期间,华为一举斩获GSMA全球移动大奖、最佳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奖、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5G产业合作伙伴奖、最佳新兴市场移动创新奖、最佳互联人类移动创新奖、GSMA Foundry“卓越贡献奖”、GSMA“5G生产力挑战奖”、GTI奖、移动技术创新突破奖&卓越奖、市场发展奖等十项行业大奖。
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闭幕,在“移动技术”类别中,华为基于IntelligentRAN的RAN数字孪生系统方案摘得“最佳网络软件突破奖”,其绿色天线系列产品荣获“最佳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奖”。此外,华为“0 Bit 0 Watt”节能解决方案荣获“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这是业界首个荣膺此项殊荣的节能解决方案。
2024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全部名单发布,华为排名第55位。
阅读量:2618 更新时间:2025-01-1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