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静物》是美国艺术家威廉·贝利于1976年创作的静物油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画面以暖色调为基底,通过精准的写实技法描绘了木桌上精心布置的器物群像,咖啡壶占据画面中心位置。该作品继承17世纪荷兰静物画传统,构图严谨且注重光线与色彩的层次对比。作为路德维希夫妇1996年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89件艺术珍品之一,曾参与国内外30余次巡展,并于2022年9月入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永恒的温度"专题展览。
《水舞欢歌》是郎钺以傣族泼水节为创作背景的青铜雕塑作品,通过夸张的人物动态与凝固水花造型展现民族节日场景。作品运用具象写意结合的雕塑语言,以流畅线条与肌理层次营造出欢庆祥和的意境,青铜材质与情感注入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该作品创作于2018年,尺寸为125×96×60cm,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火车要到草原来》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化吉于197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代表其油画民族化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该作品采用156×156cm正方形构图,将中国传统壁画技法与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反映了艺术家"两条腿走路"的创作理念。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并曾亮相1981年巴黎春季沙龙国际展览。
《山城闹市》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的纸本设色中国画作品,由杨奠安于1964年创作。该作品尺寸为72×195cm,以工笔技法呈现,入选2022年"极目楚天——湖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美术作品研究展",作为反映20世纪湖北城乡建设的现实主义艺术代表作被美术馆列入重点研究展品。
《骆驼》是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于1958-1959年间创作的青铜雕塑作品,2016年经杨振宁、翁帆夫妇捐赠入藏中国美术馆。该作品融合中国写意精神与西方抽象构成观念,通过提炼西方现代艺术手法与材料语言,渗透着艺术家对故土的情思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熊秉明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骆驼》与《牛》系列并列为最能反映其内在学养与艺术追求的创作成果。作品曾参与中国美术馆"美在生动——动物题材雕塑展"(2025年)、"向捐赠者致敬"主题展(2020年)等重要展览,现陈列于中国美术馆四层开渠厅。
《鼠子啮书图》是中国画家齐白石于1935年创作的水墨设色画,1935年春携胡宝珠返乡探亲期间所绘,并题款“此鼠子啮书图,为家人依样各画一幅”,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画作右下角钤有“白石”“故乡无此好天恩”朱文印。
《山村秋景》是艺术家董其中于196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以黄土高原农村生活为题材,展现晋西北农民秋收场景。该作品尺寸为52cm×41.5cm,采用黑白对比的构图手法,融合剪纸艺术的平面化造型特征,通过明快刀法塑造出民歌般的画面节奏。作为董其中艺术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作品从民间窗花艺术中汲取灵感,以简练的线条和块面关系传递乡土意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性转化。
《牧歌三月》是陈向迅1984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画,为其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该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银质奖,创下当时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参展作品的最高获奖纪录。作为艺术家江南水乡题材系列的成名作,画面通过色墨融合与形式构成展现田园诗意,反映了陈向迅对水墨语言现代转型的早期探索。在2013年中国美术馆个展中,该作品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光影重构展出,与传统水墨技法形成创新对话。
《叠嶂飞泉图》是明代画家文征明创作于1543年的纸本设色山水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该作品采用纵向构图,画面高140厘米、宽31.5厘米,以青绿设色描绘层峦叠嶂与山涧飞瀑景象,体现了明代文人画"以书入画"的笔墨特征。1964年由邓拓捐赠入藏中国美术馆,2020年在中国美术馆"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馆藏捐赠作品展"中展出。作品作为"吴门四家"代表画作,展现了明代文人山水画"诗画一体"的艺术追求。
《三峡行云流水图》是画家黄孝逵于1996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作品,以三峡为主题,融合西方风景画的光影技法与传统山水画留白手法,形成厚重空灵的艺术风格。该画作于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中首次公开展出后被无偿捐赠予该馆,其38×175cm的横幅形制突破传统立轴范式,体现现代水墨创新意识。作为中国美术馆重点收藏的长江主题作品之一,它被收录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并在2021年"保护母亲河日"专题展览中作为第29号展品呈现,彰显其在长江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艺术表达中的双重价值。
《春夜》是版画家力群1962年创作的套色木刻作品,画面以宁夏农村公社办公室外景为素材,通过寒夜灯光、梨树新芽、停放自行车等视觉元素,暗示室内商讨春播计划的场景。作品采用冷暖色调对比手法,画面尺寸为42.8×39.6厘米,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该作体现了力群融合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被视作其抒情性风景版画的代表作。创作者力群在1991年获得"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并被山西省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正午》是周思聪于1984年创作的布面油彩油画,规格为120×120厘米,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并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该作品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铜质奖,展现了周思聪融合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与水墨语言的艺术探索。画面以大面积灰色调与高明度轮廓线营造逆光氛围,形成独特的平面装饰感与空间层次。2020年9月,《正午》作为脱贫攻坚主题展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秦岭冬麓》是石鲁于196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画,展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画的突破性探索。该作品通过印度、埃及两次异域写生积累的笔墨技巧(1955-1956年),在色彩运用上挣脱传统色墨分离观念的束缚,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画作采用93.9×69.4cm的规格,钤有"石鲁所画"白文印章,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柳塘水翠图》为现代画家李鹤筹创作的纸本设色国画,纵75厘米,横49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作品以早春柳塘为题材,通过象征性手法描绘斜出的柳枝与栖息的翠鸟,省略塘水实景,以简驭繁传递春意。
《油灯飞蛾》是齐白石创作于1945年的水墨作品,属于《花果草虫册页八开之八》系列,现存于中国美术馆。该画以工笔细致描绘飞蛾与油灯,结合大写意技法表现花卉背景,展现了齐白石"衰年变法"后形成的工虫花卉风格。画面题有"剔开红焰救飞蛾"的诗句,体现了艺术家对微小生命的深切关怀,印证了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