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1956年新学期开始,根据上级厂办学校移交地方的指示精神,学校交给槐荫区教育局,更名为济南营市南街小学。1958学校又重归济南第二机床厂,恢复为济南第二机床厂职工子女学校。自1960年起,学校开始办初中班。1970年初济南第二机床厂技工学校被撤消,中学班由小学院内迁到技校园内,更名为“济南第二机床厂子弟中学”。1973年中学、小学分校,更名为“济南第二机床厂子女小学”和“济南第二机床厂子女中学”(分初中和高中)。1981年取消高中。2001年3月中学和小学再次合并。2005年7月29日学校正式由企业办学校转为国办学校,被济南市教育局正式命名为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 。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重大项目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研究课题教学实验学校”、“教育部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于教学基地国家实验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重点实验基地”等称号,先后荣获“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济南市绿色学校”、“济南市新课改先进学校”、“济南市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教育局授予特殊贡献奖。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使济微成为了槐荫教育排头兵,挤身济南教育前列,成为济南西部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坚持“立济世之宏志,从微小事做起”的办学思想,秉承“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制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办学机制,办学特色日益突出。
办学条件
强化制度建设,突显人文关怀
1997年之前,学校的管理机制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运行。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企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学校自身在制度建设方面基本属于真空状态。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成了历届领导思考的一个难题。1997年,叶京彬同志经民主选举、厂党委考查被任命为二机床集团公司职工子女学校党政一把手。以叶京彬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先从制度下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严格规范的制度建设
面对劳动纪律较为涣散,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局面,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管理特点,在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考核评价、常规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中小学合并之后,根据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继续细化制度建设,出台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奖惩细则,并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学校管理之中。移交地方之后学校又修定了《济微中学教师考核评价细则》《济微中学绩效工资分配细则》《济微中学业绩奖励细则》,重新制定了《济微中学章程》《济微中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任方案》等。规章制度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用了十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学校构建起了一个“用能力说话,凭质量立足”,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严格的管理,公平的竞争使得教育教学秩序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十年在槐荫区名列前茅。
规范制度与人文关怀的最终结合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领导班子越来越意识到,要想继续深入发展仅靠严格硬性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支以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增强群体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在大部分教师由他律走向自律之后,学校在制定和完善各项规范制度的同时尽量体现制度本身的人性化。学校将前期制定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尽可能的考虑到人员的人性化需求,让教职员工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以使其在遵守制度的同时,更好地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如在《劳动纪律考核细则》中对女职工及家有孩子和老人的教职工给予一定的照顾,适当放宽要求。针对退休老教师较多的特点,学校制定了《济微中学退休教师管理办法》,使其能够幸福的安度晚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每位教职员工却能舒心、高效的工作,规范制度与人文关怀的最终相结合,实现了管理合力的最大化。
分层培训,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教育是用智慧来培育智慧的,有智慧型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智慧型的学生。学校提出了“要发展学校必先发展教师”的师训宗旨,确立了“引领地域教育文化,涵寓济微终身学习”的发展目标。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坚持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的原则,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教师读书工程为载体,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高,武装教师的头脑,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学校针对青年教师比例大的特点,实施了“卓越”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学校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关、育人关和科研关的检验,达到 “一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五年成骨干”的要求。
本着“学校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原则,济微中学充分利用槐荫区教育局提供的远程培训平台,在财力很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斥资十余万元选派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接受新理念,形成新思路,感受、理解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通过培训,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其他教师的教研意识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科研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学校还多次邀请市区教研员和专家到学校指导调研,深入课堂,现场指导。通过与专家的交流,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个人都非常珍惜学习培训的机会,一种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学习是最好的投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通过外出学习、校本培训,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学校拥有市区学科带头3人,槐荫区名教师名班主任4人,市区教学能手15人,市区优秀教师16人,优秀班主任15人。教师个人的发展带动了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在2006年槐荫区优秀教研组现场评选中,语文、数学、化学教研组均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其中语文组和数学组分获文科组和理科组第一名;在2007年济南市优秀教研组评选中,语文、数学、化学、地理和小学部英语教研组均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研组。2008年,数学组、化学组被评为槐荫区优秀教研组,语文组被命名为槐荫区示范教研组。
加强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一流的校园文化,更要有一流的教师连续不断地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些都需要教育科研做支撑。教科研要以“研”为主,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育质量持续稳步提高的助推器。济微中学先后承接了《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体验性作文》等各级各类课题,促进了学校教科研的发展,教师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除承担多项省市级以上课题外,学校还把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作为研究内容,进行“校本课题”的研究。
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教科研,依托教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是教科研的根本。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其一:研究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学案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助学学案和课后复习学案,使用形式灵活,更有利用于教学。
其二:全面实行课堂监测。实现减负增效,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学校构建了课堂质量检测体系,通过学校课堂质量检测小组、教研组内部和教师个人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三级检测,有效地促进了课堂质量的提高。三级监测都有记录、有分析、有评价,年终有考核,逐渐由外部强行检测发展到教师内在的自我检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达到了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预期目的。
办学特色
生命教育校本教育的开发
生命教育校本教育的开发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后,教育教学走向多元化的轨道。为了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健全的人格,济微中学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课程、保证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始探索和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同,学校一至八年级开设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几年来,济微中学以课程整合、活动开展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进行生命的体验,并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通过各种活动,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教育是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成了济微中学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新亮点。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完善
中小学合并以后,学校开始了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合并伊始,学校确立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部负责、分段管理,分层落实”的管理原则。学校通过制定行政会议制度、教代会制度等保证了管理一体化机制的正常运行,在“一贯制”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与特点,独立开展工作与活动。
教学方面,学校提出了中小学“整体联动”的教学管理思路,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全面、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管理中,既突出中小学共性,实施整体联动;又兼顾中小学特性,相对分段,独立运作。在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基础上,部分学科组建一至九年级的教研组,制定出九年一贯的学科教学计划、训练计划,使全校教学工作整体联动,同下一盘棋。在更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四段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将学生分成四个学段,各学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实行分段管理,夯实各段基础,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百行德为首,学校坚持“德育是提高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的理念,根据根据学生管理“四段一体”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内容和途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学校分别制订了四段德育目标,形成了富有实效性、分层次、分学段的德育序列化体系,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
经过几年的努力,济微中学基本实现了中小学之间管理、教学、德育的全方位无缝衔接,初步形成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管理特色。
“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这是全体济微人对家长的坚定承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济微人正抓住难得的机遇,为创造一个教书育人、舒心生活的和谐济微齐心协力,不断地努力着。睿智、勤奋的济微人一定会使济微中学这坛深巷美酒,永远香飘泉城!
阅读量:1374 更新时间:2024-09-2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