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韩信
更新时间:2024-09-06

中国西汉初期军事家

韩信(?—公元前196年),生年不详,淮阴县人(今江苏淮安),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战略家,为西汉政权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后人将其同萧何、张良共评为“汉初三杰”。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被奉为“兵仙”“神帅”,著有兵法三篇。韩信早年在楚军中担任郎中,不被重用。后弃楚归汉,管理军中粮食,而后任治粟都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受萧何赏识,被刘邦拜为大将。先后助刘邦平定三秦、攻魏伐代、取赵降燕,并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被人诬陷造反,降职淮阴侯,并于汉四年(前203年)攻下齐国后,自荐为齐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率军攻破楚军,助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但此后遭刘邦忌惮,被夺取兵权,改封楚王,不久又被贬为淮阴侯。

  • 封号
    齐王→楚王→淮阴侯
  • 时代
    秦末汉初
  • 出生地
    淮阴(今属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96年
  • 主要成就
    献策定秦,暗度掳魏 破赵灭代,降燕夺齐 水攻龙且,合围灭楚 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 主要作品
    《韩信兵法》

人物介绍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属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投靠项梁、项羽,后投靠刘邦,均不被重用。刘邦入汉中时,韩信逃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并推荐给刘邦。刘邦于是登坛拜韩信为大将,与项羽争夺天下。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献“汉中对”,平定三秦。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数次以兵支援刘邦:蒲坂之战,他以声东击西之计拿下魏都安邑;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潍水之战,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垓下之战,布五军阵诱敌,击破项羽军,最终迫使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自刎于乌江。战后,韩信因功徙封楚王。汉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汉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发参与陈豨谋反,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并被诛三族。

韩信擅长治军,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是秦汉之际第一流的军事家,明人茅坤赞其为“兵仙”。他不仅指挥过许多重大的取得辉煌战绩的军事行动,而且具有深厚的兵学素养,留下了兵学著作《韩信》三篇,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兵权谋十三家”之一,与孙武、孙膑、商鞅、吴起等兵家并列。此外,韩信曾与张良一同整理流传各家兵书。


主要影响

军事活动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他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功最大。刘邦称赞他“战必胜,攻必取”。其军事活动如下:

初任大将军时,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建议刘邦利用吏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向,很快占取关中。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韩信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

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他在击魏时,先以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却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于是俘虏魏王豹,平定河东郡。

汉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下井陉击赵。当时赵王歇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一面以轻骑二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以主力万人背水为阵,诱使赵兵倾巢出击。随后汉军两面夹攻,获得全胜,赵王歇被虏获。之后又北上降服燕国。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之战中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汉五年(前202年)十月,又奉刘邦命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军事思想

韩信熟谙兵法,常能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后世兵家所推崇。他的军事思想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从战略大局着眼,重视民心向背。韩信初拜大将军,即献“汉中策”,指出项羽凭匹夫之勇,行妇人之仁,但 “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 “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据此,他建议刘邦“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2.经营北方战场,以少胜多。韩信灭魏后,请兵三万,经营北方战场, “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一路扩充地盘,收编士卒, “多多益善”,建立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在有效支援刘邦荥阳正面战场的同时,完成对项羽军队的战略包围。

3.战役指挥注重避实击虚,以正合,以奇胜。汉军出汉中,韩信令“明修栈道”以麻痹敌人,暗率大队潜行渡渭水,直趋陈仓,出敌之不意,一举定三秦。破魏之战,韩信知魏军主力集中守御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西)临晋渡口,便在临晋西岸集结船只,作渡河的假象,以误导魏军。自率汉军暗中在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渡河,迅疾南下攻击魏国主力,收奇袭之效。

4.重视心理因素。破赵之战,韩信的作战决策,始终以心理因素为依据。汉军士卒多为临时收编征发,未经严格训练,韩信认为,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今予之生地,皆走”,“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便背水列阵,士卒“皆殊死战,不可败”。与此同时,韩信另“出奇兵二千骑”,“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归壁见处处皆为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震撼之下,心理完全丧失平衡,仓皇逃遁,汉军得以出奇制胜。

韩信用兵,常能创新,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颇有贡献。

历史评价

军事方面

韩信作为著名军事家,军事才能方面受到极大赞誉。刘邦曾将韩信与自己比较,认为韩信率领百万之军,战无不胜,自愧不如。唐代史学家司马贞从君臣相处的角度出发,分析韩信从萧何举荐、策拜登坛,总结韩信参与的沉沙决水,半渡而击的战役,得出结论: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诗人杜牧也曾题诗盛赞韩信,认为两汉有韩信这样出众的人,他所出计划,都考古校今,奇秘长远,计策安定朝内,军功震撼朝外。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对韩信的评价仅有短短的四个字:独当一面。

宋代诗人苏轼从战略上称赞韩信有王霸大略、英雄壮图,从志向上认为韩信志吞六合、气盖万夫。明代学者茅坤在《史记钞》中对韩信的用兵之法做了精辟的论断,认为古兵家流,以韩信为最,木罂破魏,立汉赤帜破赵,囊沙破齐等战役中,都是未动一兵一卒,也没有与敌人血战,就轻松取胜。认为韩信是当之无愧的“兵仙”。

流传轶事

创造象棋

韩信被吕后设计入狱后,深知寿命已尽,欲写兵书流传后世。却被吕后阻拦。狱卒见状,请求韩信把兵法传给自己。韩信死后,狱卒逃走,将不易保存的纸片换成扁圆形小木头坨儿,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后认为棋虽可布阵,但只是两军作战的象征,便称它为“象棋”。

韩信分油

传说,韩信骑马路过发现两个人愁于分油。有一只容量十斤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葫芦,罐可装七斤油,葫芦可装三斤油。两人无法把十斤油平分。

韩信并未下马,指导二人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将七斤的罐里注满后,将罐里的七斤再全部倒入篓子,再将葫芦内的二斤油倒进瓦罐。最后用空葫芦在篓里灌满,倒进罐里。两人按照韩信所言照做,果然成功分油。

发明风筝

传说风筝的发明人是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间放入高空,风吹笛子,汉军和笛共唱楚国民歌。楚军听到乡音,军心涣散。楚王战败,在乌江边上自刎,即成语“四面楚歌”的来源。唐朝赵昕的《熄灯鹞文》也曾记载此事。宋朝的《事物纪原》中也记录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做纸鸢放之,测未央宫远近。”

韩信点兵

相传,韩信带兵外出作战。清点人数时,韩信让士兵每三个人排成一排,结果多出两个士兵;让士兵五个人排成一排,结果多出了三个士兵;又让士兵七个人排成一排,结果多出两个士兵。韩信即刻算出一共有一千零七十三名士兵。士兵纷纷称赞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

阅读量:29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人物介绍
  3. 主要影响
  4. 历史评价
  5. 流传轶事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