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刘备
更新时间:2024-09-06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在位)、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 别名
    汉昭烈帝、蜀汉先主、刘玄德
  • 玄德
  • 谥号
    昭烈皇帝
  • 封号
    宜城亭侯、汉中王(称帝前)
  • 庙号
    烈祖
  • 年号
    章武
  • 出生地
    涿郡涿县(位于今河北省涿州市)
  • 出生日期
    161年
  • 逝世日期
    223年6月10日
  • 在位时间
    221年5月15日 至 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
    建立蜀汉

人物介绍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过程中创业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四方名士的尊敬,陶谦、刘表表态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安葬于惠陵。蜀汉未给刘备奉上庙号,汉国皇帝刘渊称其庙号为烈祖。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称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为政举措

执行隆中决策

刘备的政治策略基本上遵循了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其制定的路线方针,即“跨有荆益,保其岩助,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又称“隆中决策”,总结起来就是以荆州、益州作为基础壮大实力,联吴抗曹,鼎足而立,最终目标是从益州和荆州兵分两路北伐,进取中原,恢复汉室。这也是刘备后来建立蜀汉政权的政治目标,但因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伐吴,与孙吴关系宣告破裂;加之刘备兵败夷陵,不久病逝,隆中决策最终没能实现。

命人制定《蜀科》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蜀地法律制度缺失,形同虚设,法纪混乱,对刘备占据蜀地不久的刘备集团而言,出台法律制度整肃纲纪,刻不容缓。因此,刘备命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及伊籍共同制定蜀汉法律规章条文制度,即《蜀科》,关于《蜀科》的具体条文,已经失传。《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说:“亮作八务、七戒、六恐、 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从《三国志》中零星记载的一些执法案例看,《蜀科》刑罚比较严峻,但对安定当地社会秩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平衡各方势力

刘备入主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其属下文武大臣主要分为三股势力:其一是早期追随刘备的荆襄势力;其二是原本刘璋属下后期投降的益州本土势力;其三是前来投奔的外附势力。对于荆襄势力刘备大力升赏,倚仗为心腹爪牙,如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提拔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对于益州势力,刘备则大力笼络,如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对于外附势力,刘备则以安抚为主,虽加官进爵但不重用,如任命马超为骠骑将军,封斄乡侯,但并未委任要职。当代学者白杨、黄朴民在《论蜀汉政权的政治分化》中认为,刘备入蜀后,他对益州势力的笼络尤其有利于蜀汉政权的统治,不但为蜀汉政权吸收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也为蜀汉政权在益州的平稳过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军事举措

刘备时期的军事举措,基本上都是围绕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决策来实施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随后攻占荆州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以荆州作为基础,再率军西进攻占益州,又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攻占汉中。此后,刘备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郡太守,镇守汉中,以防备曹魏入侵;除此之外,刘备在夷陵战败之后退守永安(今重庆奉节县),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任命李严为中都护,兼任永安都督,镇守永安以防备孙吴入侵。

外交举措

刘备在称帝之前,外交上从赤壁之战开始就一直遵循诸葛亮主张的“东和孙吴,北拒曹魏”的外交策略。但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派大将吕蒙夺取荆州、袭杀关羽,刘备与孙吴的联盟关系彻底破裂。刘备称帝后,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亲率大军伐吴,且拒绝孙权求和;次年十月,刘备战败后接受孙权求和,吴蜀关系有所缓和。刘备对曹魏则一直是敌对态度,双方围绕荆襄、汉中等地区多次发生战争。

经济举措

汉末三国时期,军阀割据,连年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刘备入主益州后,在刘巴的建议下改革币制,铸造直百钱,发行大额货币以调控物价,刺激经济;又实行盐铁官营,发展商品经济,同时向孙吴和曹魏两国输出蜀锦以增强本国实力。此外,又听取诸葛亮意见,主张以农为本、鼓励农桑,轻徭薄赋以安定百姓,一定程度上让益州的经济得到恢复。

文化举措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推崇被两汉奉为学术正统的儒学,同时任命许慈、孟光等主持制定了礼仪制度;而蜀汉政权以汉室正统自居,当代学者黄尚明在《蜀汉政治思想探索》中认为,刘备攻占益州之后,他在蜀中推行的文化举措也主要是为了政治策略服务,两汉史学在蜀汉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曹魏玄学的兴起,蜀地文化仍然继承两汉,以儒学为主流。

主要成就

邮驿建设

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时四川的交通比较落后,山路居多。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在开辟四川邮驿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汉中与关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蜀汉与北方的魏和东边的吴之间,皆有通信往来。史书记载:名士许靖在蜀汉任太傅后,和他过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国大臣华歆、王朗等都不断有书信往来,“申陈旧好”。《三国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写给许靖的信,称“前夏有书而未达,今重有书,而并致前问”。魏国其他大臣和蜀汉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信。魏国官至尚书仆射的陈群,就曾有书信给诸葛亮,打听蜀汉尚书刘巴的消息。蜀汉与吴国的友好书信往来更多,陈震在出使吴国的时候就曾与吴国关将说道此事。而诸葛亮与兄诸葛瑾、大将陆逊都常有书信上的往来。

蜀汉邮驿的特点是几乎没有车传,邮递大部用驿马传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称为“驿人”。这大概是因为蜀国地处西南,大部为僻远山区,道路不整的缘故。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汉的法律,刘备初入蜀时,百废待兴,乃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许慈、胡潜、孟光、来敏典掌旧文、草创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后,便着手制定典律,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是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蜀汉虽然执法严峻,但公正公平,百姓无怨。

刘备对刘表、刘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用美好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而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不但包含了法家认为法治优于德治的观念,也体现了法家理论建立的基础——性恶论。

刘备诸葛亮治国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而蜀汉后期,执政者费祎多次施行大赦,大司农孟光引诸葛亮、刘备故事对费祎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轶事典故

名字由来

刘备字玄德,清桂馥在《札朴•蜀先主名字》中认为:“备谓五色备。《考工记》:‘画缋之事五色备谓之绣。’馥案:五色至黑乃备,故字玄德。”《三国志•蜀志•杜琼传》也说:“先主讳备,其训具也。”青、黄、赤、白、黑,至黑乃全具。玄即黑色,故曰玄德。又《书•舜典》有“玄德升闻”之言。

以德服人

刘备临死之前教育自己的儿子刘禅,告诉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使君失箸

刘备因兵败依附曹操,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共论天下英雄,曹操神色从容地对刘备说:“今日天下英雄,只有使君与我曹操了。袁绍等人,算不得英雄之数。”刘备正在进食,听了曹操的话暗自一惊,不自觉将筷子掉到地上。恰巧当时天上正打雷,刘备趁机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然生变。一个惊雷的威力,竟然让我受惊成这样。”

英雄种菜

曹操为人多疑,经常派手下人暗中窥探部下诸将,见有人经常接待宾客,就伺机暗害。刘备当时在曹操帐下,只是关起门来种菜,曹操派人来窥探。来的人走了以后,刘备就对张飞、关羽说:“我哪是个种菜的人?曹操一定是猜忌我,不能再呆下去了。”当天夜里开了后门,与张飞等轻骑逃去。

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陈登)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皇帝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死里逃生

据《典略》记载:张纯反叛时,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讨伐,途中遭遇敌军被打败,刘备佯装假死。敌军退散后,刘备遇上故人,一同乘车离去,逃过一劫。

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挂剑槐

刘备屯驻新野期间,常在县衙的后院的一棵树下舞剑。练剑完毕,就把剑挂在这棵树上。刘备不太熟悉这儿的树种,时常吩咐童子让他到‘槐树’上把剑取下。久而久之,该树显灵,变成了一棵长着槐树叶子,结满皂角荚,没有皂刺,很是奇特的树。

跃马檀溪

相传刘备屯军于樊城时,刘表怕影响到自己的势力,想除掉他以绝后患。一天,刘备应邀赴宴。席间,刘表部下蒯越、蔡瑁欲加害于他,被刘备察觉,以上厕所为由偷偷溜掉,然后骑上爱马的卢飞速逃奔。慌乱之中,掉进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无论如何也拔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哀求马儿道:“的卢啊的卢,现在正是十万火急的时刻,你一定要加把劲呀!”的卢好像听懂了主人的话似的,一跃三丈,从溪水中跳了出来,刘备终于得以逃脱。

智者意同

据《江表传》记载,张纮建议孙权移都秣陵,说:“秣陵是楚武王所立,取名为金陵。其地势险要,山陵一直连绵到石头山。我曾访问故老,他们说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经过此县,望气者称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因此掘断连山,将其改名秣陵。如今处所俱存,地有王气,是天之所命,应该作为都邑。”孙权认为张纮说得好,但还没做决定。后来,刘备东至京口,宿于秣陵,观察秣陵周遭地形,也劝孙权移都秣陵。孙权听后说道:“智者所见相同。”于是移都。

芳兰生门

蜀人张裕曾私下对人说:“庚子年(220年)将改朝换代,刘氏国祚衰微将尽。”有人把他的这番话密告给刘备。刘备本来就常怨张裕言辞不逊,积恨在心,加之其预言不祥,于是将张裕逮捕下狱,准备处死。诸葛亮问张裕犯有何罪,刘备回答:“兰花挡着门生,不得不锄掉!(芳兰生门,不得不鉏)”于是杀了张裕。

明代何良辰编纂的《阵纪》中记载,刘备有一套名为“顾应法”的剑法,与卞庄子的纷击法、王聚的起落法、马明王的闪电法、马超的出手法一并流传。

感化许胡

刘备平定蜀地,其地方历经丧乱破坏,学问之事久废不举,于是聚集法典图籍,淘汰各家学说,许慈、胡潜同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当时正是百业草创之际,动辄就引发不少疑议,许慈、胡潜互相争胜攻击,忿争毁谤,声色俱厉,两人之间书籍从不互通有无,有时还寻衅厮打,以此震慑对方。他们夸耀自己贬抑他人,以至达到如此程度。刘备怜惜他们如此情形,于是会集百官,让演员假扮他们二人模样,仿效他们相互控告对方的情形,饮酒奏乐,以此演出来开心,起初各自据理争辩诘难,最后则刀杖相攻,想借此演出情景来感悟他们。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备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英雄一般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阅读量:17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人物介绍
  3. 为政举措
  4. 主要成就
  5. 轶事典故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