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1958年,孙家栋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同年回国。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部副主任,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历任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在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中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和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负责整个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技术指挥和技术协调。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4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荣誉称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家栋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
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3个中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3个工程大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和技术协调,主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3个卫星航天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
他担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代和二代工程总设计师,作了多项重要决策,主持解决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
他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在一年工作寿命内实现了全部工程目标与科学目标,并实现可控撞月。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获得圆满成功。
孙家栋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孙家栋认为,航天是协作的行业,单兵作战不可想象。为此,他建议国家重视航天人才团队的培育,注意人才的接续性,行业的交叉性和人才相互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培养成果
孙家栋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人物评价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评)
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绕月探测工程技术总负责人,从事航天工作60多年,为中国空间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共和国勋章颁授现场评语)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词)
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9年钱学森写给孙家栋80岁生日的贺信)
不管孙家栋岁数怎么样,或者身体怎么样,他主管的、他负责的这些大工程的发射任务,他都到现场去。不管是更细碎的工作,或者说更具体的工作,他都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这一份责任,勇于承担工程的风险,这是他人生一贯秉持的这种态度。(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陈闽慷 评)
孙家栋无疑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总能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在困难面前,他绝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他又“俯首甘为孺子牛”。(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 评)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新华社评)
孙家栋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阅读量:290 更新时间:2024-09-0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