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30年赴德国留学,1934年回国,受聘于山东大学,1936年起在浙江大学任教,1950年任科学院研究院、副所长,1959年任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1961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参与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78年任二机部副部长,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序1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1982年,王淦昌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4年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8年12月10日逝世,享年91岁。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4558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 “王淦昌星”。
主要贡献
科学研究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淦昌领导并参加了有关宇宙线的研究。他与肖健共同领导筹建位于云南落雪山海拔3185米处的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他们领导下,在高山实验室安装了自行设计建造的磁云雾室。实验室于1954年建成,开始观察宇宙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共搜集到700多个奇异粒子事例,研究了奇异粒子性质,使我国在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
1964年,王淦昌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
1985年,王淦昌把研究方向转向氟化氪激光聚变研究,把原有的强流电子加速器改建成泵浦准分子激光的氟化氪激光器。经过不断改进,到1996年初,激光器输出能量达到了276焦耳,使中国准分子激光研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成为继美、英、日本、苏联之后具有百焦耳级氟化氪激光器的国家,并使原子能院成为我国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技术以及氟化氪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王淦昌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此外,王淦昌非常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事业的发展。1986年3月,王淦昌与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联合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发展对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力求缩小中国与先进国家间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创新,解决国民经济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由此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社会任职
王淦昌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
外界评价
国务委员张劲夫:无私奉献,以身许国,核弹先驱,后人楷模。
华裔科学家李政道:王淦昌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终生保持了年轻学生的求学精神。他为人诚恳热情、正直、坦诚,治学严谨,是祖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人之楷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王淦昌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被国际上称为Great Wang。王淦昌先生的一生闪耀着科学智慧的光芒,他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王淦昌先生的科学成就和品德修为,深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王淦昌虽然学术造诣很高,但是一直是勤学好问,只要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向年轻人请教,向年轻人学习。在60多年的核物理科研生涯中,他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
阅读量:350 更新时间:2024-09-0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