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界山,还是南北方地理、气候、资源差异的分割线。气候不同、水土不同,饮食、建筑、交通等社会生活习惯不同,久而久之演变成了社会整体风俗习惯的不同。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2024年3月,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
山系概况
山系特点
狭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
广义上的秦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山脉分段
西段
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1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中段
陕西秦岭的中段称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沣河、涝河、浐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由秦岭梁向东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广东山,海拔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道岭、海棠山和羊山,山势低缓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恒河、付家河和蜀河、池河等干、支流的发源地。
骊山是陕西秦岭中段北麓外延的断块山,主峰是仁宗庙,海拔为1302米。来自骊山的溪流,有的成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东段
陕西秦岭的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岭,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成为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秦岭主脊草链岭和太华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岭东段北坡山涧溪流的分水岭与发源地。
地理环境
地质特点
秦岭北坡是一条极大的断层,秦岭循着断层上升,而渭河谷地则循断层下降。站在西安一带平原上远望秦岭山脉,山岭自西向东排列十分整齐,崖陡壁峭,巍然突起,成为中国南北之间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而秦岭山脉到了河南省西部的南阳一带突然中断,再向东又出现于湖北、河南与安徽三省边界,这就是桐柏山和大别山。这些山地海拔仅1000—1500米左右,走向略呈西北—东南方向。到了湖北省的广济北面,走向略呈西南—东北向,山势更低,一般为海拔200—300米左右的低矮丘陵,如张八岭等。这些丘陵和桐柏山、大别山连起来构成了一条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因为都在淮河以南,故总称为淮阳山脉。
地质构成
在地质构造上,秦岭是一个掀升的地块,北麓为一条大断层崖,形势极为雄伟;山脉主脊偏于北侧,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通称秦岭“七十二峪”;南坡长而和缓,有许多条近于东西向的山岭和山间盆地。
地质形成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格局。
秦岭的演变,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后的变化非常大。中生代三叠纪时期,中秦岭和南秦岭地区形成了褶皱山隆起带,成为一个广阔的侵蚀地区;以南和巴山地带,是一个广阔的沉降地区;北秦岭(包括渭河断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岭剥蚀地区与鄂尔多斯沉积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当时,南秦岭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岭的河流往北流入鄂尔多斯内陆盆地。
侏罗纪时期,秦岭地带,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成为具有差异震荡运动的古老准平原,并形成了凤县、商州区、勉县和紫阳等许多侏罗纪含煤盆地。秦岭两侧广阔的沉降、沉积地区在逐步收缩,分别向南向北后退;而秦岭地带隆起剥蚀地区却在逐渐扩大。从地貌上看,起伏突出变为平缓,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规模变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许多侏罗纪的含煤盆地。而两侧河流仍流向陕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运动时期,秦岭地带进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浆运动。由于秦岭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动。由于岩浆活动和差异隆起,绝大多数内陆小型含煤盆地逐渐沉降得越来越低,河流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秦巴山区两侧的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系地层的底部和秦岭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砾岩。
新生代早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和缓,因而在这个广泛的均夷作用时期,山地又一次逐渐剥蚀成准平原。在秦岭地区广阔的准平原上分散着许多小盆地,其面积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如徽县和商州区这种已经扩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还发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岭地区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这些分散的盆地。其时,汉江可能已经大体上发育成现今的形态。汉江的源头当时可能向西穿过嘉陵江,而现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时期汉江的源头。因此,汉江可能是秦岭山区早第三纪准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过渡时期,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秦岭又进行了隆升。这次隆升开始分裂成许多倾斜的断块,并在以前沉积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断块盆地,如徽县盆地、洛南盆地、商州区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区形成的盆地,如汉中盆地。渭河断陷谷地以深断裂与秦岭带分开。秦岭大小断块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纪的准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夷平面——海拔2300—3500米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的海拔2600—2900米,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米,以华山、蟒岭、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共三个夷平面。而通过三趾马和在蓝田公王岭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南方来的动物群的遗迹可以推断当时秦岭的海拔不会超过1000米,从而证明三个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纪时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数河流都向南流入汉江,而黑河由于水量丰富,足以抗衡秦岭和缓的抬升运动,所以继续向北流入渭河断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时期,秦岭又发生强烈的垂直升降运动。进入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山地的上升运动以区域性间歇式抬升为主。以后随着地壳的宁静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秦岭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貌特点
秦岭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71.2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超过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因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因而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千米,河流短促,多急流。
秦岭山地
秦岭是中国中部东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陕西境内为秦岭中段,山体高大,西窄东宽,西段南北宽度约150千米,向东逐渐展宽,东部宽200千米以上。山体岭脊海拔2000—2500米,相对高度为1500—2000米,山高坡陡,谷深流急,成为南北交通的一大险阻,因而古代称秦岭为“天下之大阻”。不少山峰海拔超过2500米,如玉皇顶海拔2819米、鳌山3475米、太白山3767米、首阳山2720米、活人梁3071米、静峪脑3015米、草链岭2646米,它们之间的连线,构成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局部地段为黄河与洛河的分水岭。秦岭主脊以南的南秦岭,山势大致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发源于主脊附近的褒河、湑水河、酉水河、子午河、旬河、丹江等,沿地表倾斜面自北而南或东南注入汉江,嘉陵江在四川重庆注入长江,南洛河由西向东到豫西注入黄河。
秦岭山地层状结构明显,从主脊向南到汉江谷地,依次分布着3000米、2600—2800米、1500—1800米、1100—900米和700米左右的五级剥蚀面;河谷地带出现1—4级阶地,海拔高度和地貌部位不同,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变化,土地利用状况有显著差异。陕西秦岭东段的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形似手掌状,掌结位于柞水西北部,山脉由此向东北、东和东南方延伸,由北而南有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鹘岭和郧西大梁、新开岭等。秦岭主脊在柞水、商州区和洛南的北部,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的山峰有牛背梁、文公岭(1693.6米)、迷魂阵(1943.3米)、苜蓿山(1868.0米)、荞麦岭(1845.6米)、八套峔(2132.1米)和老鸦岔脑(2413.6米)等,构成渭河与丹江、南洛河的分水岭。
蟒岭西起洛南、蓝田交界处的龙凤山,向东南延伸,形成洛南与商州、丹凤之间的界岭,是洛河与丹江的分水岭,主峰云架山海拔1709.5米。流岭山脉西接秦王山和九华山、文公岭,东至丹凤竹林关以北的丹江峡谷,构成商州与山阳间的界岭,主要山峰有秦王山(2087米)、西芦山(1928米)、马梁寨(1841.9米)、牛夕山(1735.5米)和天桥山(1770.2米),是丹江与银花河的分水岭。鹘岭西接柞水东北部山地,东延至商南丹江南岸为新开岭,它们构成社川河、金钱河、银花河、丹江的分水岭,主峰大天竺山海拔2074.4米。郧西大梁展布于商南与郧西、郧县之间,为陕西与湖北界岭。这些山岭多为褶皱断块山,北仰南俯,山坡北陡南缓,部分山区有森林分布,上述诸山脉之间有洛河、丹江、银花河、社川河和金钱河等谷地,这里有多级阶地、川塬、丘陵和低山等地貌分布,为发展农林牧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巴山山地
巴山亦称大巴山。巴山之名与巴族有关。巴族古代居住在巴山周围。商代巴族建立过“巴方”,巴方就是巴国,巴国一直存在到战国时期。
巴山山地西起嘉陵江谷地,向东一直伸延到湖北西北部,耸立于陕、川、鄂三省之间,东西绵亘1200多千米,境内长度600千米。海拔2060—2500米。其北坡主要延伸在陕南地区南部,由宁强至白河等十多个县的全部和部分地区。较高的山峰有化龙山(2917米)、摩天岭(2621米)、九龙山(2503米)、巴山(亦称巴岭,海拔2533米)等。巴山虽不及秦岭高峻,但亦危峰如林,千崖万壑,层峦叠嶂,道路崎岖险阻,是川陕之间的又一天然屏障。
汉江沿岸丘陵盆地谷地
秦岭与巴山之间为汉江沿岸丘陵盆地、谷地,该区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3—60千米,海拔800—170米,汉江流贯中部,流经不同的构造岩性区段,河谷平面形态一束一放,汉中和石泉—安康盆地为两个最大的盆地,也是秦巴山地区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貌分区
秦岭山地区北起秦岭北麓,南至汉江北侧海拔1100—1200米以上的秦岭南坡,东西至陕西省界,南北宽80—155千米,东西长约490千米。是一个以石质中山为主,兼有石质高山、土石低山丘陵的山地地貌区。其特点是:
1.山势自西而东逐渐降低,以长安、宁陕为界,以西秦岭主脊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且多3000米以上的山峰;以东除少数山峰(草链岭2646米,华山2160米,老鸦岔2414米等)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一般海拔1500—2000米,至商南山顶面降至1000—1300米。由镇安、柞水向东,山体呈指状分开,自北而南有华山、蟒岭、流岭、鹘岭、郧西大梁。
2.山地主分水岭以主脊为界,北坡宽10—48千米,南坡宽140—40千米,呈北仰南俯形势。北侧次一级分水岭坡度较大,急剧下降,与渭河谷地以断层相接,断层面清晰可见。秦岭北侧有七十二峪,一般短小流急,除黑河、网峪、崂峪、清峪外,一般长度不超过40千米,河床比降较大,谷地多为尖V形;南侧次一级分水岭坡度较小,缓慢向汉江谷地下降;发源于南侧的河流一般源远流长,多在50—100千米,呈格状水系,谷地多为宽V形或槽形。
3.在秦岭主脊及南北两侧,山地夷平面保存较好,致使次一级分水岭呈阶梯状下降。如自太白山向南至汉江谷地,夷平面高程分别为海拔3600—3500米(跑马梁)、2800—2600米(紫柏山2610米,摩天岭2603米,佛坪光头山2830米,财神岭2666米,黄桶梁2810米,烂店子梁2762米,介树村2753米,活人坪梁3071米)、2400—2200米(长寿梁2230米,黄花岭2238米,牛角湾脑2362米,观音山2429米,大仓梁2256米)、2000—1900米(妖魔坪2076米,天星窝1980米,明阳山2007米)、1300—1200米等;向北夷平面高程分别为2900—2600米(平安寺2883米,斗母宫2878米,四嘴山2634米)、2200米左右(安沟梁2201米,青峰山2242米)、1400—1500米、1200米左右。
4.地貌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构造地貌发育。本区近似东西走向延伸的几组大断层及其活动,控制着本区地貌的基本格局,致使山文走向作近东西向展布,并由主脊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北仰南俯的断块活动,不仅使秦岭褶皱断块山地形态到处可见,而且导致了秦岭南北两侧水系极不对称。北侧短小的河流自主分水岭向北急流,形成梳状。黑河是一条承袭性的河流,受构造影响形成切穿主脊的钓钩状水系。南洛河、丹江、银花河等均系沿断裂带发育起来的河流。另外,沿断裂带或断层交会处,形成许多构造小盆地。至于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倒置地形、单面山等小的构造地貌,也比较常见。
5.与各大河河流阶地地貌比较发育,主干河普遍发育了四级阶地,虽然各级阶地分布高度、保存程度、沉积物结构和厚度及同一河流与同一级阶地的位相,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明显地反映构造运动及气候对秦岭地区各大河流阶地形成的影响,具有同步性、周期性的特点,因而在进行研究时可以互相进行对比。依据该区地貌形态的区域差异,可分为三个地貌亚区。
秦岭高山、中高山地貌亚区
主要分布在长安区终南山以西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山顶面一般海拔33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0—2800米之间,基本上为石质山地。由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上升,山体不断抬高,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基础上,又经流水强烈侵蚀,因此山高坡陡,谷地深邃狭窄,多深切的V形谷。谷间分水岭受冰川及寒冻风化作用,有的呈鱼脊状,有的呈锯齿状,石峰林立,千姿百态,山势峥嵘。岩石受冰冻冻融作用影响,不断破裂,逐渐分崩离析,在斜坡重力作用下发生块体运动,沿坡而下,堆积在缓坡谷地,形成别具一格的石河、石浼、倒石堆地貌景观。其中由拔仙台向西延伸的跑马梁,长约6千米,海拔3500—3600米,梁面起伏平缓,约5—12°,顶面宽100—800米,系中生代秦岭准平原面的残留部分,也是秦岭山地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山地夷平面。由于寒冻风化作用强烈,使岩体分解为大小不等的角砾岩块,覆盖在平缓的山梁上,广阔浩瀚,犹如石块组成的海洋,故称石海。同时,由于冻融分选作用,形成许多石环、石多边形等特殊的冰缘地貌。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在本区地貌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雕造作用,形成许多古冰川地貌,虽然由于多次冰川的刻蚀与堆积,晚期的古冰川既在加强前次的刻蚀与堆积,又在破坏和改变着原来的形态,使其复杂化。特别是后期的流水作用,使原来的冰川侵蚀与堆积地形受到很大破坏。但在太白县玉皇山,留坝县紫柏山、摩天岭,佛坪的敖山,周至的首阳山,户县的静峪脑,长安的终南山等处,都有古冰斗、角峰、槽谷保存;尤其在海拔3000以上的太白山区,保存完好,角峰、刃脊以拔仙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于各槽谷之间;冰斗和冰斗湖分布于槽谷中,有名的冰斗湖大爷海、爷海、三爷海、玉皇池等。冰川槽谷有大爷海、三官殿、佛爷池、二爷海—三清池和红水河等槽谷。各槽谷保存有不同的冰碛地貌,如相对高度近百米的三清池终碛垄、高30多米的玉皇池退碛垄,大爷海槽谷中有高15米的侧碛、终碛堤,三官殿—佛爷池槽谷有终碛堤等。太白山高山地貌景观奇特,是可贵的旅游地貌资源,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例如,李白在《登太白峰》中写道:“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入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在《古风其五》中写道:“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在《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祖咏《终南望余雪》中写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著寒。”
秦岭中山亚区
分布在山阳、商州区以西秦岭高山、中高山周围,北至秦岭北麓,西至省界,南与东则以海拔1200米为分界,其山顶面一般海拔12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为秦岭山地的主体部分。该亚区具有以下特点:
1.组成本区的岩性比较复杂,以中生代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为主,是构成本区许多高大山地的主体。此外,秦岭北坡太古界的片麻岩、石英岩以及下元古界的片岩、石英岩、大理岩、碳酸盐岩等有较多分布;秦岭南坡震旦系至三叠系比较发育,除火成岩外,有寒武奥陶系炭质硅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变质碎屑岩、砂岩、板岩、千枚岩等。岩石性质不同,给地貌形态以深刻的影响,片岩分布区,分水岭脊起伏不平,呈梳状、鱼脊状;碳酸盐岩分布区有一定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石英岩和花岗岩分布区,往往山高、坡陡、谷狭,因而本区地貌形态比较复杂。
2.从宏观上看,本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山体多为自秦岭主脊向南、北、东三面延伸的次一级分水岭,受断块不等量抬升的影响,逐级向周围下降,形成海拔2000米左右、1400—1500米、1200米左右的多级山顶面。其上分布有众多的高峰,例如秦岭北侧的华山(2160米)、草链岭(华县,海拔2646米)、蓝田的五凤山(海拔2004米)、王顺山(2311米),长安区的南五台(1688米),凤县的玉皇山(2278米)、望天梯(2314米),略阳的龙山(1956米)、三花石(1630米),勉县的雷公山(1277米)、五泉山(1512米),留坝县的老鸦山(1924米)、场寨梁(1703米),城固县的五道槽梁(1802米)、观音岩(1804米),洋县的天星窝(1980米)、龙山(1854米)、妇人山(1765米),石泉县的云雾山(2008米),安康的五台山(1868米),镇安县的黄龙寨(1591米)、玉皇顶(1763米),柞水县的药王梁(1739米),商州的秦王山(2087米),山阳县的西馒头山(1587米)、大天竺山(2074米),旬阳县的南羊山(2330米)、海螺顶(1928米),洛南县的书堂山(1745米)等。
由于构造运动的间歇性上升及流水的强烈侵蚀剥蚀,使大部分山地基岩裸露,仅在平缓坡段及较低的分水岭(<1500米)上有残积坡积物覆盖,形成土石山地。
3.本亚区河谷形态普遍具有套谷结构的特点。在秦岭北坡上为宽U谷,下为深切V形谷;其它大部分地区是上部为宽U谷,下部为宽V形谷或箱形谷。秦岭北坡谷地狭窄,很少超过百米,而南坡一般谷地较宽。嘉陵江、褒河、湑水河、子午河、旬河、乾佑河、金钱河等较大河流的谷地宽多在100—500米,有些河段受构造或松软岩性影响,形成宽谷。例如,嘉陵江的凤县河段,子午河的宁陕、佛坪以下河段,旬河的下游河段,其河谷宽500—1000米,这些宽谷段底部普遍发育了高2—10米的河流冲积低阶地,是本亚区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经济活动中心。
4.本亚区地处暖温带、北亚热带,年降水量较多,一般达600—900毫米,加之山高坡陡,现代地貌作用过程主要为流水侵蚀剥蚀,部分河谷有堆积,在陡坡地带重力崩塌、滑坡较普遍。近几十年来,在土石山区由于人为破坏植被,陡坡耕垦,致使土壤侵蚀加剧,虽然在不断进行治理,但水土流失面积仍在继续扩大,雨季泥石流、滑坡屡见不鲜。例如,略阳县解放40多年来,新增加流失面积621平方千米,柞水县新增加流失面积538平方千米;1981年8月受特大暴雨袭击,凤县竟发生泥石流沟400余条;柞水县活动的泥石流沟有112条,1983年7—9月,全县发生滑坡、崩塌5000余处,暴发大小泥石流80余条,造成数千人无家可归,伤亡300余人,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流水侵蚀的加剧,使坡面土层变薄,耕地减少,而且大量的风化碎屑被侵蚀搬运至河谷,冲毁农田,淤积河床,破坏交通,增加河流输沙量。1987年山阳县因土壤侵蚀致使1982.9公顷的坡耕地基岩裸露,变成乱石坡。
5.本亚区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表组成物质复杂,同时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受到多种内外营力的作用,因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有以侵蚀构造为主形成的高大分水岭、山峰及阶梯状山地夷平面;有以侵蚀堆积为主形成的大小谷地;有溶蚀为主形成的喀斯特洼地、溶洞、溶斗、峰丛、地下暗河(例如旬阳北部的羊山、南羊山,镇安东南的羊山、北羊山,山阳西南的白马塘,略阳东部的鱼洞子等);有构造堆积作用形成的宽谷盆地(华阳盆地、太白盆地、凤县盆地、窑口盆地、石门盆地等);至于重力作用形成的滑坡、崩塌地貌则分布普遍。特别是第四纪冰期时,本区许多山地受到古冰川的作用,因而留下了一定的古冰川地貌。虽然这些古冰川作用遗迹遭到了后期外营力的破坏,但仍有保存,如玉皇山黄牛河冰川槽谷及顶端冰斗(海拔2100米)、太白盆地北部七里川分水脊和秦岭梁的槽谷(海拔1400米)、冰蚀湖泊、残存冰斗(海拔1800—2060米)、长安区鸡窝子附近的干沟槽谷、平沟槽谷(海拔1800—2000米),周至县顺庙峪、烟筒沟、西沟等沟头槽谷(海拔1900米),华县草链岭南侧冰斗(海拔1900米)、商州秦王山周围的槽谷(海拔1300—2000米)、洛南县书堂山冰斗(海拔1700米)及下部槽谷,柏米山、阳洼山冰斗及冰窖(海拔1550米)等,其形态仍清晰可辨。
南洛河—丹江两侧中低山丘陵宽谷盆地亚区
本亚区主要分布在商州区、山阳以东的洛河、丹江、银花河两侧,除蟒岭(最高点海拔1744米)部分地区外,其他广大地区海拔400—1200米,商南县梳洗楼附近最低海拔为215.4米。本亚区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地貌为主,受东西向断层影响,山地丘陵与宽谷盆地相间排列,自北而南为洛河北侧低山丘陵、洛河宽谷、洛南东部丘陵低山、三要—古城—景村宽谷、蟒岭中低山丘陵、商州—丹凤—商南宽谷盆地、流岭—耀岭低山丘陵、银花河—丹江宽谷、新开岭低山丘陵。一般低山丘陵多为由变质片岩、花岗岩及风化碎屑组成的土石山地,另外在一些宽谷盆地周围有第三纪红色砂岩、粘土组成的丘陵。低山丘陵山势和缓,相对高度100—500米,红色丘陵相对高度100—200米。现代流水侵蚀剥蚀强烈,大量推移质堆积于河床,使河床不断淤积增高,洛河及丹江两侧许多支流河床因沙砾淤积而形成悬河床或平底谷地。在红色丘陵区因侵蚀强烈,使其沟壑纵横,地面十分破碎。
宽谷盆地较多,是本区地貌的突出特点之一。一般河流谷地较开阔,尤其是较大河流普遍发育了冲积洪积阶地,多由亚沙土、亚粘土组成,地平水丰土肥,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较大的宽谷盆地有:南洛河宽谷(宽200—1000米)、洛南县河宽谷(宽500—1000米)、景村—古城宽谷(宽500—2000米)、商州—丹凤宽谷盆地(1000—2500米)、铁峪铺—武关宽谷(宽200—800米)、试马盆地(长2000米、宽800米)、商南盆地(长5000米、宽1000米)、富水盆地(长2千米、宽1千米)、山阳宽谷盆地(宽500—1200米)、银花河宽谷(宽200—1000米)、竹林关—过风楼宽谷(宽200—1500米)等。
气候特点
秦岭,可视作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线。一道秦岭南北分开米面之隔,一道秦岭南北分开寒暑之差,一道秦岭南北分开了大漠黄沙与青葱漫山。正因为秦岭庞大而绵长的身躯阻断了南北气流,才有了中国南雨北雪、南船北马等差异。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
“秦岭,天下之大阻。”它不仅阻断秦塞人烟,也让气流运行有了明显阻滞。冬天,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能阻挡潮湿海风进入西北地区。由于对水汽的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南坡则温暖湿润。南坡自下而上拥有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种气候类型。南坡在海拔800米以下呈现一幅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自下而上为典型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
资源状况
水资源
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
北洛河:陕西省内长度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
植物资源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它还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比较而言,秦岭被子植物中约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其中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占38科、70属、177种,除个别树种外,南坡都有生长,而北坡只有21属、46种。
秦岭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亚热带标志植物均可生长良好,而秦岭以北柑桔绝迹,却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动物资源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秦岭南北的动物也有较大差别。就兽类来说,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
矿产资源
秦岭地区的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潼关、太白的金矿,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著名。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钒、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
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南北差异对比
⑴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⑵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
⑶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⑷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⑸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⑻(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⑼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阻挡沙尘
2023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刊文介绍,在秦岭的阻挡下,南下的沙尘被挡住了,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没有出现沙尘天气。秦岭地区的平均海拔高达1200多米,漂浮在空中的沙尘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低空中,低空气流很难越过秦岭,受其阻挡会沿秦岭向东传输。
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
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陕西省秦岭终南人)
天子之师——王九思(今终南鄠邑区人)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在终南山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
全真圣祖——王重阳(终南山南时村“活死人墓”得道,归葬于鄠邑区大重阳万寿宫)
文财神——刘海(终南鄠邑区人)
武财神——赵公明(终南山周至县人)
文史真人——尹喜(迎老子于终南古楼观,为道教楼观派祖师)
药王——孙思邈(隋唐长期隐居终南)
四皓公——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隐居秦岭商山)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晚年隐居于秦岭紫柏山)
西周元勋——姜子牙(秦岭支脉岐山文王求贤)
诗佛——王维(晚年隐居秦岭辋川别业)
麻衣子——李和(南北朝太元年间终南山得道)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常住秦岭圭峰山北麓草堂寺)
相关影片
《大秦岭》
⑴宏基伟业
在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⑵山佑汉脉
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传后世。
⑶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⑷高山仰止
老子的《道德经》在秦岭著成,从这里流传,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峙高峰。
⑸感恩秦岭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⑹万类霜天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⑺生息与共
秦岭密林深处,熊猫等珍稀动物在此自由的生活着,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⑻秦风雅颂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诗人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保护治理
2007年11月24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18年8月,为杜绝农家乐无序增长对秦岭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省卫计委综合监督处制定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有关问题清理整顿方案》,从8月20日起至9月30日,将组织6个市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从事住宿等经营的公共场所进行清理整顿,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2019年2月,为巩固和拓展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工作成效,陕西省政府印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
2019年3月6日,陕西省决定以涉秦岭6市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保护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
2024年5月29日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生态环境部的牵头组织下,陕西、河南、湖北等六省一市共同参与建立“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已取得积极进展。
阅读量:50 更新时间:2024-12-25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