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国家体育场(鸟巢)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National Stadium),又名“鸟巢”(Bird's Nest),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举行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以及2022年冬季奥运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

  • 中文名
    国家体育场
  • 占地面积
    20.4 公顷
  • 开放时间
    早上9点至晚上21点
  • 类别
    主体钢结构
  • 门票价格
    成人票100元/人,优待票80元/人 [54](以当日支付页价格为准)
  • 地点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 竣工时间
    2008年06月28日
  • 建筑面积
    258000 m²
  • 建筑高度
    69米
  • 座位数量
    固定80000个,临时座位数11000个
  • 建筑造价
    22.67亿元
  • 作者
    皮埃尔·德梅隆、赫尔佐格、艾未未、李兴钢
  • 别名
    鸟巢(英文: Bird's Nest)
  • 所属国家
    中国
  • 所属城市
    北京
  • 著名景点
    鸟巢空中走廊

基本信息

体育场占地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其中正式座位8万个,临时座位1.1万个;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钢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总造价22.67亿元。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2014年4月15日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审委员会从中国1000多座地标建筑中,综合年代、规模、艺术性和影响力四项指标初评出二十个建筑,最终同年6月8日宣布鸟巢国家体育场成为“中国当代十大建筑”之一。

2024年,鸟巢共上演39场大型演唱会,观演人数超216万人次,场均超过5.5万人,创历史新高。

建设历史

方案收集

“鸟巢”,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

在开放中实现公开、公正、公平

2002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c83d70cf3bc79f3de1f776cbbba1cd11728b2932.webp.png

国家体育场是第一个进入建筑设计程序的北京奥运场馆设施。据北京市规划委介绍,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预审;第二阶段为正式竞赛。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最终确定了14家设计单位进入正式的方案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2003年3月18日,最终参与竞赛的全球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及设计联合体,将他们理想中的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壮丽构想送抵北京。13个设计方案中,境内方案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

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和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等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韦斯特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完成的“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划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冰雪世界”方案。为征求公众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又将全部13个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出。“鸟巢”名列第一,表现出观众与评委在相当程度上的认同。经决策部门认真研究,“鸟巢”最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

满足奥运需求,重视“后奥运开发”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42a98226cffc1e179d9350b04b90f603738de907.webp.png

整个建筑通过迪士尼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在探索中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作为社会公益项目,过去体育场馆建设一般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出现亏损则由财政补贴。这导致许多体育设施在建成后往往成为政府财政补贴长期甩不掉的“包袱”。北京决心“换脑筋”。面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北京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奥运项目建设和运营运作模式。考虑到国家体育场投资额度大,赛后营运成本高等特点,为吸引投资商,北京市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除国资公司代表政府投资58%外,在土地转让、拆迁等方面也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资金来源

国家体育场工程按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建设,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主要负责国家体育场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信联合体出资42%,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给予58%的资金支持。中信联合体同时拥有赛后30年的特许经营权。

与美国等在场馆赞助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国家来比较,体育场馆赞助在中国一直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借着奥运会的东风,中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场馆赞助市场的成长。国家体育场通过开发专业高效的赞助平台,吸引大量有实力的潜在客户参与到国家体育场的建设与运营,在为体育场的发展带来无限活力的同时也使赞助商能够通过国家体育场这个窗口展示自己优质的产品和企业形象。

建设过程

建设开工时间:2003年12月24日

顺利完工时间:2008年3月

国家体育场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规划设计方案;

2002年07月02日:收到89个规划设计方案;

2003年01月至2月:确定5名国家体育场项目合格申请人进入招标第二阶段;

2003年03月19-25日:评审委员会投票“鸟巢”方案压倒性胜出;

2003年12月24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就绪,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2004年02月:国家体育场百根基础桩完成,“鸟巢”工程开始实质性结构建设;

2004年07月30日:奥运场馆的安全性、经济性问题成为焦点,7月30日“鸟巢”全面停工;

2004年08月31日: “鸟巢”取消可开启屋顶 方案调整风格不变;

2004年8月:“鸟巢”公布效果图;

2004年12月:北京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复工;

2005年05月09日:“鸟巢”国家体育场零层施工;

2005年06月15日:“鸟巢”国家体育场一层施工

2005年09月14日:“鸟巢”国家体育场二层施工

2005年10月21日:“鸟巢”国家体育场四层施工

2005年10月28日:“鸟巢”首件钢构件吊装仪式

2005年11月15日:混凝土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2006年01月:混疑土结构施工完成,主钢结构柱脚已全部安装完毕,开始进行屋面钢结构安装案

2006年04月-05月:IOC委员考查鸟巢工地。

2006年08月26日-31日:鸟巢钢结构合龙焊接,整个“鸟巢”的钢结构将浑然一体。

2006年09月17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在经历两年多的建设后,于9月17日完成了钢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卸载。

2008年06月28日,“鸟巢”宣告竣工。

2008年11月04日,“鸟巢”开始拆除临时座椅。

场馆结构

国家体育场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中央位置,地势略微隆起。它如同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波动的基座缓和了容器的体量,而且给了它戏剧化的弧形外观。汇聚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在满足奥运会体育场所有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同时,设计上并没有被那些类同的过于强调建筑技术化的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所主宰。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从而为2008年奥运会创造了独一无二而又史无前例的地标性建筑。

结构

基座

基座与体育场的几何体合二为一,如同树根与树。行人走在平缓的格网状石板步道上,步道延续了体育场的结构肌理。步道之间的空间为体育场来宾提供了服务设施:下沉的花园,石材铺装的广场,竹林、矿质般的山地景观,以及通向基座内部的开口。从城市的地面上缓缓隆起,几乎在不易察觉中形成了体育场的基座。体育场的入口处地面略微升高,因此,可以浏览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全景。

屋顶

faedab64034f78f0bbbb060d78310a55b2191c9f.webp.png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统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像编织一样,将建筑物的立面,楼梯,碗状看台和屋顶融合为一个整体。如同鸟会在它们树枝编织的鸟巢间加一些软充填物,为了使屋顶防水,体育场结构间的空隙将被透光的膜填充。由于所有的设施-餐厅,客房,商店和卫生间都是独自控制的单元,建筑外立面的整体封闭因而是非常不必要的。这使体育场有自然通风,是体育场环保设计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包厢

舒适豪华的装修布置,优质周到的配套服务,清晰良好的观看视野是国家体育场包厢品质的保障。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亲临其境的最佳观赛场所,更为社会企业和各界名流搭建一个交际、公关、答谢客户的社交平台,为企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展示自身实力和尊贵地位的机会。国家体育场包厢位于体育场的四层,赛后通过改造,赛后包厢的数量为140个。

外形

基本材料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构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6米。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少量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Q460钢材的运用

“鸟巢”结构设计奇特新颖,而这次搭建它的钢结构的Q460也有很多独到之处: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因此生产难度很大。这是中国国内在建筑结构上首次使用Q460规格的钢材;而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是以前绝无仅有的,在中国的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以前这种钢一般从卢森堡、韩国、日本进口。为了给“鸟巢”提供“合身”的Q460,从2004年9月开始,河南舞阳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科技攻关,前后3次试制终于获得成功。2008年,400吨自主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Q460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铁骨钢筋。“鸟巢”长轴330米、42000吨的钢结构,给“鸟巢”的柱脚和柱子造成巨大应力,只有采用某种高强度钢才能解决结构的承重问题。

特殊结构

此外,屋顶内环主桁架吊装和立面次结构安装已全面展开。“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中国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将贴上一层半透明的膜。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同时也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

“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看台

设计成为巨大的人群的容器,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体育场内部,这种均匀的碗状结构形体将能调动观众的兴奋情绪,并使运动员超水平发挥。创造连贯一致的外表,座席的干扰被控制到最小,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焦点。在此,人群形成了建筑。

主火炬塔

历届奥运会的主火炬台、点火仪式和点火人都是最后揭晓的最高机密。其中,主火炬台造型设计又和点火方式密切相关。在2008北京奥运会进入50天倒计时阶段,正式开工修建,由此引发各种猜想。

8326cffc1e178a82014f76a8f803738da977e843.webp.png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结尾,许海峰手持火炬进场,接着许海峰将火炬传递给第二棒火炬手高敏,高敏将火炬传递给第三棒火炬手李小双,李小双将火炬传递给第四棒火炬手占旭刚,占旭刚将火炬传递给第五棒火炬手张军,张军将火炬传递给第六棒火炬手陈中,陈中将火炬传递给第七棒火炬手孙晋芳,最后,经过无数人猜想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出现了,他就是体操王子------李宁!开幕式进入了又一个高潮。2008年8月9日00:00时,李宁凌空绕场一周,点燃主火炬塔。

主火炬塔是一枝巨大的祥云,位于场地东北角上方。李宁将圣火点燃了导火索,火焰顺着旋转的通道,点燃了火炬塔.以这种普通的方式点燃火炬塔。

特点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作用功能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与残奥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即“鸟巢”)将承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及足球等相关活动和赛事。盘根错节的体育场立面与几何体的建筑基座合而为一,如同“树和树根”组成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建筑编织体。国家体育场整体设计新颖激进,外观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因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博得了世界的瞩目。

国家体育场用于举办主要的国际、区域和中国的国内大赛事,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传统体育赛事,为体育迷们提供一个感受新鲜体育文化的机会;除了体育赛事,其他一些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非商业性质的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以及私营企业的大型活动也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国家体育场将创造其自己的文化和人文氛围,通过吸引最好的中国国内和国际体育活动和表演艺术机构、优秀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国家体育场成为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大型体育活动和表演场所,国家体育场将成为全世界其他国家看中国的一个新窗口。

公益活动

鸟巢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教师节期间向全体教育工作者免费开放,接待国庆期间受阅官兵,冰雪季期间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为孤儿提供免费游玩的机会,并计划将企业公益专场所销售的门票收入赞助警察抚恤基金。

鸟巢公益将在“人文、绿色、科技”主题下进行与体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政府和公益组织建立战略合作,扶持青少年、群众性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环境保护,促进科学进步,关注贫困、孤残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充分利用鸟巢的巨大影响力,每日数万人的游客群体和大型赛演活动平台,以及鸟巢热身场及主场设施开展低投入高影响的公益性活动,结合媒体推动与政府、机构宣传,民众口碑流传,塑造公益鸟巢的形象,让鸟巢的公益主张、公益行为、公益活动影响广泛,享誉各界。

2022年8月18日,“辉煌·逐梦——双奥之路中华体育文化展”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

冬奥活动

2019年6月23日,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国家体育场(鸟巢)店正式开业,地址设在鸟巢场馆内一层。

国家体育场成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场馆。

2021年11月,国家体育场“鸟巢”通过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建设成为数字、低碳、智能的体育场馆。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2022年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节能低碳

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举办了夏奥会开幕式和冬奥会开幕式的体育场馆。鸟巢,完成了37项改造工程,正式开启节能低碳、智慧化服务的全新模式。国家体育场采用“旧机替换+负荷分区+多类型设备匹配”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大多联、小多联、分体机和精密空调等设备的组合搭配,满足鸟巢场馆内多区域、多设备、多场景的不同使用需求,实现了高效节能。

公众开放

2022年4月,国家体育场将有序对公众开放。4月20日起试运营“双奥”游,“五一”期间正式全面营业,鸟巢首次开放主场舞台区。

截至2024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赛后两年来,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三大场馆以优质产品和载体服务文体消费新需求,举办上百场大型活动,累计接待700余万人次,书写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中国答卷”。

自2024年3月16日(周六)起,鸟巢场馆旅游(鸟巢全景游、普通游)开放时间由现行的每日10:00-18:00(17:00停止检票),调整为:每日10:00-21:00(20:00停止检票)。鸟巢夜间景观照明关闭时间为22:00。

标识文化

标识设计

2009年11月20日,发布了《国家体育场“鸟巢”吉祥物及标识征集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正式对社会公开征集国家体育场“鸟巢”吉祥物及标识。截止2010年1月19日,共收到应征设计作品1109件,其中吉祥物设计作品297件,标识设计作品812件。2010年2月6日,组织了评选委员会对应征设计作品进行了评选,分别评出吉祥物、标识入围作品各6件。根据专家评议意见,邀请评选委员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波先生对候选当选作品的图形部分进行了适当修改,对图形与中、英文文字进行重新组合,最终确定了当选作品的设计。评选委员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克俭先生对中、英文字字体给予了指导意见。经研究决定,确认北京正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品编号为B-249-14的作品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吉祥物及标识征集的当选作品,其主创设计师为曹尚。

标识释义

标识直观地反映了国家体育场独特的建筑外观,作为世界范围的建筑奇迹和北京2008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体育场已经成为现代北京的地标性旅游胜地,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

标识整体构型设计为舞台,即是北京奥运会的舞台,又是体育赛事和演艺活动的平台,寓意国家体育场将传承奥运精神,彰显中华文明。中线条增添了整体的动势,如无限延伸的跑道,即是体育健儿的跑道,又寓意人生跑道,传扬着积极、向上、参与、奋斗的拼搏精神。这些线条又如舞动的飘带,烘托各类活动在此举行的热烈气氛,青春、朝气、富有活力。

标识整体图形又宛如归巢之凤。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百鸟之王,体现了人们对国家体育场的美好希冀。归巢之凤意寓“家”的理念。设计造型一目了然,个性鲜明,四层寓意有机结合,浑然天成。选用了中国人的喜庆色彩----红色。红色具有强烈的表情性,表达着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红色与国家体育场的主色调吻合。

标识中的文字部分均选用充满现代感的无衬线字体。线条明快、清晰的文字部分与弧线构型的图形部分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标识价值

“鸟巢”新的品牌形象清晰的诠释了定位的转变,充分展示其:一是欣赏“鸟巢”建筑美,感受北京奥运辉煌的精神殿堂;二是承办国际顶级赛事的一流场馆;其三是承办大型文艺演出 的一流场馆;其四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造开发,充分挖掘“鸟巢”在商业、会展、交流各方面的功能,逐步成为集体育竞技、文艺演出、会展服务、餐饮酒店、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的全新定位。

阅读量:44 更新时间:2025-03-3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建设历史
  4. 场馆结构
  5. 作用功能
  6. 标识文化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