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红豆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

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

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Pilger) Florin)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可高达30米。叶披针形或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或成穗状花序状;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种子浆果或核果状,包被于肉质假种皮中;花期2~3月,果期10~11月。秋天会长出樱桃大小的红色豆形果实,因此而得名。

  • 中文名
    红豆杉
  • 别名
    紫杉、卷柏(峨眉)、扁柏(宝兴)、红豆树(宣恩)、观音杉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门
  • 松纲
  • 柏目
  • 红豆杉科
  • 红豆杉属
  • 西藏红豆杉
  • 红豆杉族
  • 变种
    红豆杉
  • 命名者及年代
    (Pilg.) Florin,1948
  • 中国保护等级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 国际濒危等级
    濒危(EN)

基本信息

在中国,红豆杉一般分布在亚热带或暖温带的阔叶林中,如云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份。红豆杉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处,生长环境具有喜阴、耐旱、抗寒的特点,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红豆杉的医药价值,在2000多年之前早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中国古医典《本草纲目》对红豆杉作过详细的记载,认为红豆杉通经、利尿,对肾病、肠胃病、糖尿病、伤寒、霍乱有特殊的疗效,常用于治病、养生、健体。科学家利用红豆杉提取物紫杉醇制成了抗癌药物,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药物之一。由于叶子四季常青,红豆杉有时会作为庭院观赏植物种植。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因其生长缓慢、发育困难而极为稀少,红豆杉被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

植物学史

红豆杉又称紫杉,也称赤柏松。秋天会长出樱桃大小的红色豆形果实,因此而得名。中国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1994年红豆杉被中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fd039245d688d43f35edb3097b1ed21b0ff43b80.webp.png

形态特征

红豆杉是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脱落;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绿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红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的基部。

叶排列成两列,条形,微弯或较直,长1-3(多为1.5-2.2)厘米,宽2-4(多为3)毫米,上部微渐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

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多为5-6)。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常呈卵圆形,上部渐窄,稀倒卵状,长5-7毫米,径3.5-5毫米,微扁或圆,上部常具二钝棱脊,稀上部三角状具三条钝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三角状圆形。

分布范围

红豆杉为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东北部及东南部、贵州西部及东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北部、广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黄山),江西庐山有栽培。

生长习性

红豆杉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株间隔,导致授精受阻、种子数量减少。种子当年成熟,假种皮厚,自然条件下需两冬一夏才能萌芽。虽然偶有天然更新苗,但大多数种子休眠期内己腐烂或干燥失水失去活力。幼苗长势慢、抗逆性差、成活率低,决定了野生红豆杉资源分散性、有限性及发展难度,这也是红豆杉稀有濒危的客观原因所在。

红豆杉生长较慢,据测定,树龄100年以上的红豆,胸径40厘米左右。人工栽培能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广西临桂海拔560米的低山造林,造林成活率100%,3年平均高91.6厘米、平均地径1.45厘米,年平均高长量约为高30.5厘米。红豆杉萌芽力强,耐修剪。花期2-3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部。红豆杉在中国南北各地均适宜种植,具有喜荫、耐旱、抗寒的特点,要求土壤pH值在5.5-7.0。生境性耐阴,密林下亦能生长,多年生,不成林。多见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内。生于山顶多石或瘠薄的土壤上,多呈灌木状。多散生于阴坡或半阴坡的湿润、肥沃的针阔混交林下。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可耐零下30℃以下的低温,抗寒性强,最适温度20-25℃,属阴性树种。喜湿润但怕涝,适于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种植。

f11f3a292df5e0fe99255e1fc13623a85edf8db1d42c.webp.png

分布区地跨暖温带至中亚热带南部,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喜夏凉冬寒气候,北部的年平均汽温为10-12℃,最冷月平均汽温为1-3℃,极端最低气温为-15℃;最南部的年平均气温为14-16℃,最冷月平均汽温4-6℃,极端最低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1300-2000毫米,常年多雾,空气湿润,忌炎热酷暑,气温超过30℃的低丘炎热地或干燥地,不能生长。

分布区的土壤为酸性山地黄壤和红黄壤,灰岩地区未见有分布。喜肥沃湿润的森林土壤,黏重土生长不良,干旱贫瘠地不能生长。耐荫,幼树需在庇荫下生长,成龄树也忌日照直射。常与阔叶树混交生长,少有成片纯林。

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主。

播种

采种催芽。10月中下旬,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经过1年的湿沙贮藏才能发芽。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沙藏层积法处理种子,以提高发芽率。一般在早春播种。种子贮藏1年后,有30%种子裂口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内。条播为主,粒距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种子出苗率在70%以上。

扦插

在树木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

栽培技术

选地

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开穴,穴深40厘米,备栽。

选圃整地。一般因地制宜在松树林下育苗移栽较好。选择郁闭度在0.6-0.7且无病虫害的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缓、上层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将林内杂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厘米,于11月份浅翻细耙。整地时,施入腐熟基肥40-60担/亩(1亩=1/15公顷),分厢作床,床高15-20厘米,宽1.2米,整平厢面后用15厘米宽的木板压出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距离20厘米。

移栽

一般种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当苗高长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芽前进行,每穴栽苗1株,浇水,适当遮萌。

14ce36d3d539b6003af3c5afaa07222ac65c10381929.webp.png

管理

种子出苗后,要经常拔除杂草。每年追肥1-2次,多雨季节要防积水,以防烂根。定檀后,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闭后一般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肥源以农家肥为主,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挺直、快长。

病虫防治

红豆杉茎腐病是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期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红豆杉扦插2个月后扦插苗茎基部(插穗地下与地上部交界处)陆续发生茎腐病,由开始个别株致病而后扩展成整簇致病,导致穗条叶片失绿、枯死和脱落。由于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扦插苗受高土温的损伤而为病菌侵入提供了条件,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7-8月份气温,若发病较早,苗木抗热能力弱,其发病则重。

防治措施

一、即于夏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

二、增施肥料,以促进扦插苗生长和增强其抗病能力。

三、采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敌克松粉剂以5克/千克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最佳达89%,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达83%。

四、大面积防治该病以上述2种方法交替应用,可基本控制扦插苗茎腐病的发生。

主要价值

药用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活性成份。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药物之一,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红豆杉的根、茎、叶都可以入药,可以治疗尿不畅、消除肿痛,对于糖尿病、女性月经不调、血量增加都有治疗作用。红豆杉也可以用于产后调理,对女性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园林

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利用珍稀红豆杉树制作的高档盆景。应用矮化技术处理的东北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

经济

据《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7日第五版报道,2000年国际市场上优质紫杉醇的售价已高达每千克18万美元。

心材桔红色,边材淡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比重0.55-0.76,坚实耐用,干后少开裂。可供建筑、车辆、家具、器具、农具及文具等用材。

环保

红豆杉能很好地净化室内的空气,吸收室内的毒气如新房装修时的甲醛都能很好地被吸收,而降低毒气在室内的含量。红豆杉本身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是个白天晚上都可以用的天然氧吧,属于CAM植物,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保持空气的清洁度和安全度。经现代环境监测证明,红豆杉对很多毒气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都具有吸收进体内,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ver3.1——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8月7日版一级。

物种现状

因为红豆杉的树皮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所以有许多人进入林中来剥树皮,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红豆杉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某公司发现,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消息传到中国,传到云南,人们突然意识到财宝就在身边,人们疯狂的剥红豆杉的皮,没有人把规定详尽的《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放在心上,因此,越来越多的红豆杉的生命就在一夜之间戛然而止。

中国国家林业局曾对开展的 “红豆杉工程”做出过明确的批示:“红豆杉为中国一级保护树种,兼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极高的经济价值,国家支持在适当范围大力营造红豆杉林,社会各界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绿化事业应予以提倡和鼓励”。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红豆杉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一个以南方红豆杉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

相关报道

盗伐

千年红豆杉在北川都坝乡皇帝庙村三组,被当地人称为“神树”的红豆杉。根据测量,树周为5.3米,树高24.7米,树干需要4名成年人才能合抱。北川已给该树周围修了栅栏,并请专人进行保护。68岁的村民罗井成表示,因为当地人视该树为“神树”,即使每年结出太多的红豆,也不会有村民爬上树去摘取,只是仅仅在树下捡红豆。

华西都市报(2014年01月06日):在过去的3年里,盗伐红豆杉案在四川西南部快速增长。福建、浙江来的根雕、家具商人,将逐利目光瞄准了峨边、美姑、甘洛这一片广袤森林。他们和当地盗伐者合作,唯一的目标就是被誉为“抗癌神树”、长寿象征,同时也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的红豆杉。这种价比黄金的植物经历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第二次劫难。

2013年12月25日,在峨边林区躲藏了半个月后,李霖(化名)联系了从眉山来的专案组,决定自首。他和同伙在峨边组织了一批盗伐者,将原始森林中的上百吨红豆杉运到眉山。当李霖的下家在7月份准备将这些红豆杉转运往福建时,被眉山森林公安挡了一个正着。

李霖的落网,牵出了一条盗伐红豆杉的万里地下运输线。在这条以四川为起点的隐秘利益链条中,李霖并不是第一个逐利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犯案者。

1994年,红豆杉被中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发现野生红豆杉含有的“紫杉醇”,对部分癌症具有治疗效果,红豆杉开始拥有另一个称号——“抗癌神树”。随着红豆杉抗癌的噱头越来越火,不法商人联合盗伐者建起了一条从四川林区到福建、上海等地的万里地下运输线,也让红豆杉遭遇了在中国的第二次劫难。

200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8年时间里,在红豆杉最为集中的云南,部分地区的消耗达到了90%,当时一公斤紫杉醇的价格达到了18万美元。它的现状近三年盗伐增多,云南省森林公安的数据显示:近3年时间,峨边是侦破红豆杉盗伐案数量最多的地区。2010年该县破获的红豆杉盗伐案是7件,2011年上升到17件,2012年13件,2013年至11月份为6件。而2010年之前,此类案件在当地还没有出现过。

2022年3月,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境内的无量山中,工作人员巡山过程中发现大面积野生红豆杉群落,其中最大一株树龄超过900年,基本处于原生状态。

发现

2021年10月,科研人员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规模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此次发现的红豆杉群落,生长密集,“年龄”层次丰富,部分植株已经挂果。此次发现的红豆杉群落里还有南方红豆杉亚种,树龄从几年到上百年,不少红豆杉已经挂果。据专家介绍,雪宝山保护区内水源丰富、植被茂密,加上无人区内人迹罕至,原始的生态环境为红豆杉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2年11月13日消息,记者意外在德兴市新岗山镇的里洪源村,发现了野生红豆杉。据当地村民占保春介绍,该村路边的山上有40棵百年以上的野生红豆杉群。

2022年12月6日消息,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攸县红豆杉种子培育出来的红豆杉经过11年的生长,终在冬天结出了第一批果实,这段时间第一代航空育种红豆杉果实开始成熟。

2023年9月,陕西鹰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在巡山护林时,在杨泗保护站大干沟辖区海拔1922米处发现了疑似秦岭红豆杉群落。

阅读量:59 更新时间:2025-04-0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植物学史
  4. 形态特征
  5. 分布范围
  6. 生长习性
  7. 生长环境
  8. 繁殖方法
  9. 栽培技术
  10. 病虫防治
  11. 主要价值
  12. 保护现状
  13. 相关报道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