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郑州东站于2009年6月29日动工兴建;于2012年8月24日完成静态验收工作;于2012年9月28日投用运营。
截至2020年12月28日,郑州东站总建筑面积为41.2万平方米,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6台32线,设计高峰每小时旅客发送量为7400人,最高聚集人数为5000人。
运营情况
票务服务
售票区域
截至2018年4月,郑州东站共设十处售票处
无票乘车
截至2019年1月,郑州东站实施电子客票业务,购买电子客票乘坐动车组列车的旅客,可直接凭购票证件(如身份证等)刷脸进站、刷证检票、车内查验、刷证出站。
车票设备
截至2020年1月,郑州东站共设置53台自动售票机、51台自动取票机。
配套设施
母婴休息室
截至2017年11月,郑州东站在三层候车区的东北角设置母婴休息室;在该室内配备有休息沙发、婴儿床、饮水机、空气净化器、婴儿热奶器等,供母亲休息和哺乳,并采用软包的方式,既让人觉得温馨又能确保孩子的安全。
运输流量
2024年春运,郑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556.6万人次,2月18日(正月初九)达到春运发送旅客最高峰,单日发送旅客17.4万人次。
2025年春运,郑州东站累计客发622.1万人,2月16日(正月十九)达到春运发送旅客最高峰,单日发送旅客20.1万人。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建设难题
1、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多,工程施工需要进行深化设计;
2、工程规模宏大,体量巨大,工期紧,里程碑节点多,施工进度管控负责;
3、郑州东站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多,接口多,工程同步实施,协调难度大;
4、高大空间结构,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难度大;
5、工程正常状态下,温度作用及列车运行作用效果明显,需要采取预控措施。
施工技术
1、钢骨混凝土柱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板结构体系轨道层施工技术;
2、轨道层以上独立设置钢栈道,钢结构吊装与轨道层施工合理搭接,多层钢结构“竖向同步、水平逐跨”推进吊装技术;
3、钢管混凝土柱泵送顶升施工技术;
4、大跨度铸钢节点空间网格结构跨层桁架施工技术;
5、装修工程二次结构及装饰面层固定连接技术;
6、装饰及安装工程在结构变形缝处设计与施工技术;
7、高空倾斜外立面三角形分缝仿石喷涂铝板幕墙施工技术。
技术创新
1、针对“桥建合一”高架站房,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框架梁和现浇混凝土板”轨道桥结构,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经济技术指标优越。
2、 进行跨度大于40米的高架层和跨度78米商业夹层钢结构楼盖竖向舒适度研究,优化楼盖设计;将三向钢网格幕墙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巧妙地解决跨度为78米的楼盖舒适度问题。相关的科研成果“‘桥建合一’高铁站房振动舒适度关键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施工中设计了跨越轨道层的履带吊行走钢栈道,采用竖向三层同步、水平逐跨推进的安装方案,实现了上部钢结构与下部轨道桥梁同步组织施工,安全高效。
4、发明了三向网格结构幕墙钢架及其制作方法,采用贝雷架及格构柱组合支撑体系跨越地铁基坑,实现了站房钢结构与下部地铁工程同步施工,同时实现了结构即建筑的高精度要求。
5、针对多维空间复杂节点,通过大量的足尺节点对比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复杂相贯节点隐蔽焊缝焊接与否以及不同形式节点插板对节点承载力值的影响,大量研究成果为相关规范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6、在工程正常运营阶段,对新型轨道层结构体系及大跨度钢结构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健康监测,系统验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建筑的适用性,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特大型高铁站房工程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文化特色
“国旗耀中原”
2017年9月29日,郑州东站开展大型“国旗耀中原”快闪活动,以此迎接党的十九大,展示河南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良好风貌,提振中原儿女的家乡自信。
价值意义
郑州东站不仅是京广、徐兰两条高速铁路的“十字”交会枢纽站,发挥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今后还将引入郑州至重庆、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客运专线,并承担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等多条城际铁路的运输作业功能,在全国高速铁路网和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网中具有强大集疏功能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河网 评)
阅读量:97 更新时间:2025-04-12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