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襄阳站

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境内铁路车站

襄阳站(Xiangyang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中心里程位于汉丹线k317+384m、焦柳线k492+078m处,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衔接汉丹铁路、焦柳铁路、襄渝铁路。

  • 中文名
    襄阳站
  • 车站代码
    29450
  • 投用日期
    1960年6月1日
  •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省襄阳市
  • 车站等级
    一等站
  • 主要线路
    焦柳铁路、襄阳汉丹客车联络线、焦柳上行直通线、襄北发南线
  • 区域管理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 建筑面积
    10940平方米(截至2013年6月)
  • 站台规模
    4台7线(截至2013年6月)
  • 车站地址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前进路

基本信息

襄阳站建于1958年,原名襄樊站,1960年6月1日开通运营;2011年6月,因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站改名为襄阳站。

截至2013年6月,襄阳站站场规模为4台7线路,建筑面积10940平方米。

d788d43f8794a4c27d1e96ec7aa20cd5ad6edcc493e4.webp.png

历史沿革

襄樊站时期

1958年,襄樊站始建。

1960年6月1日,襄樊站通车运营。

1983年,武汉铁路局并入郑州铁路局,襄樊站改隶原郑州铁路局襄樊铁路分局。

2005年3月,武汉铁路局再次成立,同年裁撤原铁路分局,襄樊站改隶于原武汉铁路局。

2009年7月,襄樊站二站台封闭施工,满足动车组列车开通需要。8月10日,二站台完工并投入使用。8月31日18时30分,进行线路测试的上海至重庆的和谐号动车组驶入襄樊站,这是在襄樊市停靠的首列动车组。9月28日,襄樊站启动第一趟动车组售票。10月1日18时30分,襄樊至汉口的D5204次动车组首发仪式在襄樊站举行。10月11日,襄阳至武昌开通动车组,市民乘坐动车可以直达武昌站。11月7日,襄阳市民前往青岛可以在襄阳火车站购买联程票,实现一票通达。

2010年2月7日至2月14日,汉口(武昌)至襄阳间的D5201次、D5202/3次动车,武昌至十堰间的D5204/5次、D5206/7次动车首次开行2组重联动车组。

襄阳站时期

2011年6月8日,襄樊站更名为襄阳站。

2015年2月13日至17日,襄阳至汉口间加开一对动车组临客,这是襄阳至武汉间首次加开动车组临客。

2016年9月16日,由襄阳开往南京南D3084次动车从襄阳火车站首发,这是古城襄阳首次增开跨省动车。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截至2013年6月,襄阳站候车室总面积10940平方米,货场总面积548262平方米,分为贵宾、软席、母婴、军人、老弱残、普通候车区,最高可同时容纳13600人候车。

整体布局

截至2013年6月,襄阳是一座地面站,共有两层;站房呈南东西向布置,站外采用地面东进东出、站内采用平进平出与下进下出(跨线)相结合的进出站模式。车站第一层外部左、中、右区域分别是出站口、进站口和售票厅,站房内左边是第一候车室,右边是母婴候车室,中间为通往二层楼梯;二层南部是二候车室、北部是三候车室。站前广场位于站房东面,车辆通道呈U字型。

运营情况

自助购票

截至2019年1月,襄阳站将24小时不间断售票,共开设19个人工窗口,22台自助取票机。

便民设施

2014年8月,为方便旅客出行,襄阳站在站前广场醒目位置安装了14块引导标示牌,指明车站各处所位置,让旅客方便识别。

客运流量

2009年10月1日至7日,襄阳火车站共发送动车组旅客9685人,其中D5204次有5天在该站满员始发。

2017年2月4日,襄阳站全天累计发送旅客4.7万人次。

2021年春运40天,襄阳站发送170710人次,最高峰2月28日(正月十七)发送9213人次。

2024年10月7日,襄阳火车站发送旅客3.55万人次,创下汉十高铁开通以来发送旅客人数单日最高纪录。

价值意义

襄阳站开出了第一趟动车组列车,从襄阳到武昌的时间缩短至两个半小时。乘车环境大大改善,车厢宽敞安静,有空调,禁止吸烟,每节车厢还配备干净整洁的厕所和洗漱台,热水24小时不间断供应。那些年“人在囧途”的体验一去不复返。(湖北日报网 评)

阅读量:51 更新时间:2025-04-14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历史沿革
  4. 建筑规模
  5. 运营情况
  6. 价值意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