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胶济铁路于1899年9月23日开工建设;于1904年6月1日全线建成;于1990年12月28日复线二期工程通车;于1996年11月形成双线铁路;于2003年3月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于2006年9月8日实现电气化。
截至2023年3月,胶济铁路东起青岛站,西至济南站,全长384.2千米,正线共设36座车站,设计速度70-200千米/小时(改造后),列车运行速度120千米/小时。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1997年4月1日,胶济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1998年4月16日,胶济铁路实施大密度、小编组、整点发车开行方案。10月1日,胶济铁路调图提速。
1999年6月1日零时起,胶济铁路再次调整列车运行图,增开青岛至南昌、烟台至石家庄、东营至南京西、淄博至济南、烟台至济南5对旅客列车。
2005年9月1日,胶济铁路开始提速调图。
2007年4月18日,胶济铁路开行济青动车组列车5对;京青动车组列车3对。
2008年12月21日,胶济客运专线通车,胶济铁路改为货运铁路,实现客货分离。
2013年7月20日,胶济客运专线运行的部分旅客列车改由胶济铁路运行,胶济铁路再次开行旅客列车。
运输流量
1985年底,胶济铁路营业线路长度384.2千米,延展长度1195.1千米,年发送旅客472.63万人,发送货物209.95万吨。
2005年,胶济铁路营业线路长度384.2千米,延展长度1511.2千米,年发送旅客572.43万人,发送货物1829.72万吨。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胶济铁路途经强震带;穿越季节性河流,雨季常河水暴涨,冲刷桥基和路堤,危及行车安全;线路东西部日温差和年温差均较明显。
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过程中,面临技术标准高、拆迁多对施工进度有影响、边建设边运输的三大难题。
重点工程
上行线淄河大桥
淄河大桥位于胶济铁路淄河店站与辛店站之间,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德国人设计兴建,1902年建成,全长458.4米,是胶济铁路上最大的钢桁梁桥。1975年,为了与新建的胶济铁路下行线淄河特大桥相区别,淄河大桥改称胶济铁路上行线淄河大桥。
下行线淄河特大桥
下行线淄河特大桥,1975年新建,位于胶济铁路下行线246.602千米处,系18孔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扩大沉井基础,全长606.2米,设计最大流量4600立方米/秒。
荣誉表彰
2018年1月27日,胶济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文化特色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胶济铁路沿线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和各类文化遗存,中国铁路积极推动铁路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铁路老建筑进行梳理归档,并申请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意义
胶济铁路横跨山东半岛,东向连通济南、青岛两大城市和蓝烟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西接京沪铁路与陇海铁路、京九铁路、京广铁路贯通,沿线多条支线接入,是确保山东沿海港口吞吐畅通和众多大中型企业运输需求的主通道。胶济铁路经济辐射区GDP占全省70%左右,客运吸引区客流在6000万人左右,在山东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大众日报》 评)
胶济铁路的百年历史,映射着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苦难与辉煌。(新华网 评)
胶济铁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横贯山东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的经济大动脉,也是沿线百姓主要的出行通道,对山东经济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百年胶济历史,就是对山东经济文化发展最好的回眸和追溯。(大众网 评)
阅读量:170 更新时间:2025-04-26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