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截至2023年,厦门常规公交线路546条(其中定制公交97条),公交线路总长度8105.5千米,在营公交车辆3880辆。
2024年,厦门常规公交客运总量4.63亿人次。
历史沿革
1926年,厦门市第一条可以行驶汽车的开元路竣工,但此时厦门还没有公共交通。当年,马来亚华侨黄晴辉回国,目睹厦禾路至江头乡尚未通车,于是联合冯开让、薛煜添、方炳坤等8人集资1万多元创办交通运输业,购置小型汽车2辆,雇用职工15人,开辟由美仁宫至江头的运营线路,该线全长6.2千米,票价2.5角。
1957年1月1日,厦门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厦门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
1965年,厦门公交出现月票,票价1元至3元不等。
1993年,厦门公交开始施行单一票制,票价5角。
1994年,厦门公交在厦门公交26路、厦门公交27路率先实行无人售票,票价1元。
1996年,厦门公交开始使用TM卡,该卡形状如纽扣电池,通过触碰进行读写,很多市民都把它当成钥匙扣来携带。
2004年,厦门最后两条公交线路更换单机车,厦门公交停止人工售票模式。
2008年8月31日,厦门快速公交开通运营,是中国首个高架且全程专用的快速公交系统。
2010年12月3日,厦门首次启用油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
2013年8月1日,厦门公交开通第一条社区公交线路。
2015年12月29日上午,厦门市首条纯电动社区公交线路厦门公交439路开通。
2016年7月18日,厦门首批定制公交线路开始试运营。
2019年4月15日,厦门公交开始在厦门公交88路、厦门公交115路测试移动支付。
2022年4月26日,厦门公交首批10条公交地铁接驳线开通运营。
运营情况
运营单位
厦门公交集团有限公司为厦门市属二类国有公共交通骨干企业,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之一,定位为国内领先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商,布局在城市公交、道路运输、交通置业、汽车后服务四大板块。
文化特色
厦门市“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联盟
厦门市“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联盟前身为厦门公交“小黄帽”志愿服务队,2008年12月成立,专业从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志愿”、“亲子同行”、“尊崇礼遇”是“小黄帽”三大特色。服务项目逐步形成具有厦门公交特质的城市文明景观,包括推广上下客门分离,厦门公交文明让座、“轻语车厢”以及“文明排队,礼让上车”、公交车规范进出站、“文明礼让斑马线”护学护站、“清新公交无饮食”、“去哪儿,我帮您”交通问询、“情满旅途”重点区域交通保障、“节能有我,绿色出行”宣导等品牌项目。
建设规划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复的《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厦门市综合交通将全面提升对外交通发展力度、低碳交通转型强度、城市交通一体化衔接度,构建“公交+慢行”的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交通体系规划全过程,通过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加强公共交通与各枢纽节点、城市中心的衔接。在公共交通方面,针对“全龄人群、残障人士、短期商务人口以及外来旅游人口”等四类人群,《规划》提出构建包容性交通系统,满足各类人群出行需求。
价值意义
风雨同舟路,漫漫公交情。厦门公交与这座城市一起走过,在每一个街头巷尾,每一个城镇村庄,厦门公交伴随着一代代市民共同成长,“敬业、友善、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也在岁月更迭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厦门晚报》 评)
阅读量:31 更新时间:2025-05-06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