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截至2020年底,烟台公交线路185条,总里程4000多公里,营运公交车2555辆(含新能源车1505辆,占公交车总数58.9%)。
2020年,烟台公交客运量1.93亿人次。
历史沿革
烟台公交通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营业公共汽车社”在烟台首先开辟了一条东口至通伸村的市内线路,成为烟台市公交线路的“雏形”。
1956年,烟台市第一次创建了国营公共交通,由烟台市搬运公司兼营,当年3月开辟了原火车站至虹口路的一条市内线路。
1962年, 烟台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9辆客车、4辆代客货车支撑起了一条市内线路和五条近郊线路。
1965年,烟台公交月票诞生。
1976年6月,自行组装的第一辆铰链式公共汽车投入使用,开启了烟台“大通道”公交车运营时代。
1985年8月,市政府批准成立烟台市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市区内公交客运的组织、协调、调度和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烟台市公共交通公司。烟台市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组织17个单位的37辆大客车,以“联户包线”“邻户代勤”“客地捎脚”“干线高峰联运”等方式,参加公共交通营运。
1987年4月,烟台市公共交通公司改归烟台市交通局管辖,隶属于烟台市汽车运输公司领导和管理。9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交通公司成立,市区公交企业增至2家。至1987年末,厂矿企业等社会车辆逐步退出市区公交联运。11月29日,烟台市实施《盲人乘车证》,盲人持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1990年5月,烟台市公共交通公司划归烟台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
1993年,市区第一条中巴(小公共汽车)线路开通,以其方便、灵活的运营方式,受到市民欢迎。随后,公车承包、租赁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应运而生,中巴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市区公交客运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为筹措公交发展资金,解决市民出行难题,公交企业尝试社会资本办公交。因此,小公共汽车发展迅速,公车承包、租赁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烟台市公共交通公司主要有4种经营方式:一是车辆个人经营,该公司20条中巴线路的422辆中巴产权全部归属个人。二是合作经营,如2路、7路、8路、26路。其中,7路与佳木斯牧工商集团合作经营,26路与禹城公交合作经营,2路、8路与烟台宏安广告公司合作经营,上述合作单位又将4条线路的100辆车卖给个人经营。三是合资经营,公司与澳门合资,成立通达巴士有限公司,经营1路大巴。四是租赁经营,由公司内部职工租赁经营5路、9路。其他公交企业大都采用车辆售交个人经营模式。
2001年开始,烟台市区公交实行集约化改造,逐步淘汰中巴,发展大巴公交车,优化公交线网,从经营机制上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2002年,烟台市实施“中巴退市”工程,以公交中巴车退市更新公交大巴车为契机,推进市区公交客运经营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出资补贴、企业自筹资金等方式,根据线路个体承包到期年限、分批次、分线路将公交线路经营权由个体收回国有,公交企业实行统一购置车辆、统一调配管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营运调度的企业化运营模式。7月,26辆牡丹牌大型客车替代21辆小公共烟台公交3路的客运任务,成为市区公交客运第一条中巴换大巴并实行集约化经营的线路。
2003年11月,烟台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与烟台市出租汽车公司整合重组,成立烟台城市公交总公司。 12月,烟台城市公交总公司发行智能IC卡,解决了乘客兑换零币的麻烦,推动烟台公交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2005年11月5日上午,烟台市区公交中巴退市庆典仪式在烟台汽车总站广场隆重举行。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大变样”的目标,烟台市区中巴车退市工作完成,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27条线路的644辆中巴退市工作,更新环保大巴车649辆。市区公交客运经营体制得到全面理顺,公交线路全部实现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市辖六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一区一家公交企业”的市场格局,公交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007年2月13日,30辆尾气排放达到国际欧III标准的奥运环保型公交车在烟台公交1路运营,使得烟台成为继北京、深圳之后全国第3个使用车辆尾气排放达到欧III标准公交车的城市。
2008年3月16日,烟台公交8路全部更换为天然气车,成为烟台市首条绿色公交线路。10月,烟台市城市公交总公司所属道路客运车辆资产与烟台交运集团所属的烟台至牟平线路车辆资产进行置换,开通青年路汽车站经滨海线到达牟平客运站的烟台公交61路和青年路汽车站经成龙线到达牟平汽车站的烟台公交62路,结束了牟平区至芝罘区没有公交线路的历史。
2009年1月15日,烟台公交35路正式投入营运,成为福山区第一条实行集约化管理的公交线路。
2010年11月,烟台市牟平区客车运输公司划转给烟台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8月,市公交集团收购烟台市莱山公共汽车交通有限公司和烟台市福山区福海公交客运有限公司2家民营公交企业,市区公交企业由8家整合为3家,即烟台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福山区道路运输总公司。10月14日,阔别4年之久的烟台公交17路双层大巴重新上线。
2012年,福山区先后开通福山至东厅303路,斗余公交场站至福山交警大队公交场站308路,东厅至张格庄309路,斗余公交场站至迟家310路,门楼至张格庄311路等公交线路,黄务至回里胡家夼公交场站77路。
2014年7月23日上午,由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交通公司投入的21辆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在我市全新亮相,23路成为烟台市第一条正式运营的新能源公交线。
2015年11月,烟台市首座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在奇泉路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6年11月4日,山东省首座太阳能光伏充电站在高新区场站落成并投入使用。11月26日,开通烟台首条微循环公交线路——烟台公交101路。
2017年12月9日,“中国红”纯电动空调公交车开始在烟台公交1路公交线路运营。
2018年4月2日,烟台公交开通移动支付服务。
2019年1月1日,烟台六区152条常规公交线路正式实行一元一票制。10月30日,烟台公交集团购置的20台新能源纯电动双层空调公交车正式在17路投入运营。11月3日,1路18米"大通道"公交重返烟台南大街。
2021年1月1日,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费乘坐烟台公交。
2022年5月19日,烟台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烟台公交集团共同打造的首批6台“民族团结号”主题公交车在胶东文化广场举行了启动仪式。
2022年11月25日,烟台公交正式开通调整103路、108路、105路三条微循环线路。
乘坐导引
票务指南
烟台市区常规公交线路全部实行“一票制”,即不论线路里程长短,是否空调车,乘车票价均为1元/人次。
烟台市民卡
烟台市民卡是由烟台市人民政府批准发放的实名制卡。截至2020年底,已提供了实体卡、虚拟卡(支付宝码+微信码)和手机集成市民卡三种载体,实现了实体卡片网上申领。支持手机贴卡充值、公交站亭充值、银行圈存等多种充值方式。应用领域涉及公共交通、班车、校车、考勤、食堂就餐等领域,为烟台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文化特色
标识文化
为进一步实现“新时代、新动能、新公交”的发展理念,烟台公交集团重新对LOGO进行了设计,自2019年6月11日起,在全集团公司所有企业和领域启用新LOGO。
标志基本造型源于“公交”首字母“GJ”变形组合,具体由三部分构成:上方“心形”代表“爱心”,下方“心形”代表“责任心”,中间 “月牙形”代表“爱心传递”,寓意公交人与乘客心连心,与政府心连心。同时,造型整体融会贯通,形似互联网标志 “e”,体现建设智慧公交,实现互联互通的发展目标。标志色彩由中国红、沉稳灰组成,红色寓意热情、进取,代表追求幸福,奉献爱心;灰色寓意朴实、担当,代表脚踏实地、为民服务。标志整体彰显出新时代、新公交的烟台“幸福公交”特色,体现 “和谐、包容、团结、奉献”的公交人精神。
服务品牌
烟台公交1路——“NO.1”
烟台公交2路——“爱心敬老线”
烟台公交9路——“真情9久”
烟台公交17路——“爱在17,爱在一起”
烟台公交21路——“爱一路”关爱一路 相伴一路
烟台公交61路——“蓝色61--滨海相伴”
烟台公交109路——”青春109“
建设规划
2020年10月,《烟台市区公交线网整合优化提升规划》审议通过,线网规划方案指出,依托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分析,结合烟台组团空间形态,考虑轨道交通及近期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走廊+区域”的总体思路。“走廊”是指通过手机信令、公交刷卡等大数据分析识别出的基于14条客流较大道路的公交走廊,包括南大街、观海路、二马路、迎春大街、长江路等;“区域”是指走廊辐射联系的周边区域,以及乘客反映乘车难区域、城市发展新区等。围绕总体思路,提出“3+1”线网结构布局,“3”即快线、干线、支(微循环)线3级线网,“1”即多元特色公交(夜间、旅游、定制等),增加线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强化换乘衔接,解决乘车不便等问题,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规划至2022年,烟台市拟新增线路41条,调整线路37条,撤销线路5条,市区线路总规模达206条(快线15条,干线121条,支线70条)。在配套保障措施方面,烟台市将根据不同线路客流特征,优化车型结构配置和运营调度组织,缩短发车间隔,解决候车时间长、乘车挤等问题,提升车辆运营效率。规划建设公交枢纽7处,公交场站12处;改造提升港城大街、大海阳路等10条道路公交站点,提高乘客候车环境及设施保障能力。
《规划》实施后,“将建立“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与客流需求相适应、乘客满意、运营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市区线路总长度增长12%,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覆盖达到98%,公交分担率达到24%;公交专用道达到210公里并形成网络;以火车站为中心公交“1小时”出行圈覆盖中心城区80%以上区域;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9标台,公交进场率达到83%。
阅读量:36 更新时间:2025-05-07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