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原平普济桥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普济桥,曾名南石桥,俗称南桥,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北20千米的崞阳镇南门外。建造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

  • 中文名
    原平普济桥
  •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北20千米的崞阳镇南门外
  • 所处时代
    金代
  • 保护级别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开放时间
    全天
  • 编号
    8-0211-3-014
  •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基本信息

原平普济桥为敞肩石砌拱桥,南北走向,主桥全长30米,宽8米,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券楣有石刻浮雕,内容为避水兽头及人物故事,共16幅。

2008年6月16日,原平普济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原平普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3d3572c11dfa9ec8a131567f885e003918fa0ec6b3f.webp.png

历史沿革

金泰和三年(1203年),建原平普济桥。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建。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七月,再重建。

清道光十年(1830年)六月,桥崩圮,知县赵冠卿倡捐重修,并铺道筑堤。虽多次修缮,其主要构件仍为金代所制的遗物。

建筑格局

原平普济桥为敞肩石砌拱桥,南北走向,主桥全长30米,宽8米,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券楣有石刻浮雕,内容为避水兽头及人物故事,共16幅。小券位于大券的肩部,券口也有浮雕,内容为蛟龙出水及九针图案。浮雕均典雅古朴,寓意深远,五道券眉错落有序。南引桥长28.5米,北引桥长34.5米。桥两边均置雕石实体栏杆,分别有望柱20根,栏板19块。望柱顶部有桃形雕石,柱高87厘米。栏板为整石雕花卷边,高80厘米。桥身两端缓向下斜连接引桥,桥整体呈马鞍型。桥面通铺石板。桥由单孔长券和四个小券口组成,大券口跨度19米,高6.5米。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

原平普济桥为中国不多见的敞肩拱石桥,其桥型与隋朝创建的赵州桥相同。这样的筑造法既可以减轻桥体的重量荷载,又可增加桥型的美观。晋地北中部的原平普济桥是河北赵州桥工艺的推广与继承。

文物遗存

浮雕

原平普济桥的券脸石外侧有精美的图腾,龙门石上雕刻螭首的浮雕。桥的矢跨比例大,弧线较平坦。桥面两侧有护栏,由四十根望柱与三十八块石栏板连接,使桥显得庄重古朴。

石碑

原平普济桥桥堍树石碑百余,大多记载捐募造桥史话。

保护措施

2008年6月16日,原平普济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原平普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量:16 更新时间:2025-05-22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历史沿革
  4. 建筑格局
  5. 文物遗存
  6. 保护措施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