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安徽省博物馆于1956年11月14日建成并对外开放,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庐阳馆(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蜀山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 “江淮撷珍”等专题。两馆展厅面积共计17560平方米(好人馆展厅1200平方米未计入)。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31万余件,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
2024年,安徽博物院全年累计开放319 天,接待观众221.63 万人次。
2025年2月28日,安徽省文物局公布安徽博物院馆藏一级文物649件/套。5月28日,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6月28日,“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展览在蜀山馆展出。
历史发展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
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1994年,安徽省博物馆推出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陈列》,被全国文博界誉为具有推广意义的“安徽模式”。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保留老馆,规划新馆。
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2006年,安徽省财政拨专款完成对老馆建筑的维修改造。
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0年5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并亲笔题词。安徽省博物馆是毛泽东主席唯一视察过的并就博物馆事业作出指示的博物馆。2010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
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
2013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被国务院核定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6月27日,时值“2015年台湾·安徽文化交流周”开展之际,安徽博物院与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缔结“文化交流友好博物馆”挂牌仪式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礼敬大厅举行。这是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在大陆缔结的第一家友好博物馆。
2022年11月,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4年,安徽博物院全年累计开放319 天,接待观众221.63 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9024批次,同比增长45.15%。文创收入达1501万元,同比增长125%。
2025年2月28日,安徽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关于公布全省馆藏一级文物名录的通知》将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备案复核的1672件/套馆藏一级文物名录予以公布。其中,安徽博物院馆藏一级文物649件/套,占全省馆藏一级文物总数的38.8%。
2025年5月,安徽博物院与歙县人民政府签约战略合作,成立安徽博物院歙县分院。
建筑布局
安徽博物院新馆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安徽博物院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和四大特色陈列。新馆位于园区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东南、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整体布局突出公共空间从内部的中庭空间向建筑外部延伸连通的空间效果。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安徽博物院陈列展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以大楼为主体的整个馆区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大楼为砖混结构,面南背北,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展览面积7826平方米,正中主楼五层(第五层为塔楼),两侧副楼两层为展厅。造型呈U形,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主楼高耸突出,回廊宽缓伸展,是合肥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三大建筑之一。
展览活动
初心映江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安徽博物院2021年7月-2021年12月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2025年5月1日,“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对公众预开展。
2025年5月28日,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展览分为“盛世聚首”“吉金耀彩”“法相重光”三个部分,除展示圆明园海晏堂七尊兽首铜像外,还展示了海外回流的商周至两汉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北朝时期的石刻佛像等在内的87件珍贵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与曲折归乡之路,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31日。
2025年6月28日,“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展览在蜀山馆展出。
主要领导
现任领导
院党委书记、院长:雷修佛
党委委员、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郑道春
党委委员、副院长:卞坚
党委委员、副院长:季永
副院长:刘华伟
理事会
理事长:
王 靖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副理事长:
胡 敏 安徽博物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理 事(按姓氏笔画排列):
江小角 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利娟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组织员
刘文杨 安徽博物院展览设计部主任
张钟云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
陈 浩 安徽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李 军 马鞍山市博物馆馆长
相远方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事务部主任
胡雪峰 安徽博物院办公室副主任
唐定国 安徽日报社广告中心省外部经理
徐大珍 安徽博物院纪委书记、副院长
谢育智 安徽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监 事(按姓氏笔画排列):
邵海卫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处长
张良宝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财务处副处长
历任馆长
李则纲,男,1956年1月14日至1958年5月出任安徽省博物馆首任馆长。
马数鸣,男,1958年5月至1979年期间出任、复任安徽省博物馆馆长。
祁超,男,1979年4月至1983年任安徽省博物馆馆长。
赵春鸣,男 ,1984年7月至1987年5月任安徽省博物馆党总书记兼副馆长,1987年5月至1989年任馆长。
朱世力,男,1989年至1994年期间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长兼省博物馆馆长。
邓朝源,男,1994年7月至2000年8月任安徽省博物馆馆长。
胡欣民,男,1995年调任安徽省博物馆,历任馆长助理、副馆长,2000年9月任安徽省博物馆,2009年9月转任党总支书记。
所获荣誉
2021年8月,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2年4月,安徽博物院团支部入选安徽省直机关2021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部拟表彰名单。
2022年5月,获得2022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2022年7月19日,被表彰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协决定命名安徽博物院等474个单位作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5年3月,入选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第一批)。
2025年6月,被评为2024年度微博文旅创新传播博物馆。
阅读量:7 更新时间:2025-07-03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