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截至2023年5月,黑龙江省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63万余件,包括历史、自然、艺术及文献4大系列,52个种类,其中国家一级品1670套12753件,二级品3251套6725件,三级品8336套14604件。
2023年5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装修完成重新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早在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开通,一批俄罗斯学者来到哈尔滨,并倡议建立博物馆。经过中国地方当局批准,首先成立了以中国地方官员为主的东省文物研究会,由东省铁路督办、博士王景春担任会长,将原莫斯科商场(现省博物馆主楼)改作研究会的陈列所。
1923年6月12日,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在此成立并对外开放。此后黑龙江省博物馆几经更名。
1929年,改称东省特别区研究会(陈列所);
1931年,改称东省特别区文物研究所;
1932年,改称伪北满特别区文物研究所;
1936年,改称伪滨江省立文物研究所;
1937年,改称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博物馆);
1945年,改称哈尔滨地志博物馆;
1946年,日本投降,俄国人接管,改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常设运输经济陈列馆;
1950年,改称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研究所;
1951年,我国开始接管,改称松江省科学博物馆;
1953年,改称松江省博物馆;
1954年,随着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松江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筹备处合并,始称黑龙江省博物馆。
196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本馆书写馆名。
1978年,办公楼建成,建筑面积1168平方米,共分上下五层,为全馆主要办公区,文物照相室、文物修复室、剥制室、裱糊室、文物修复室、资料室等均设在办公楼内。
1983年,藏品库房建成,建筑面积2949平方米,分上下五层,收藏着该馆所有馆藏文物标本和大量中、外文资料。
2015年下半年,成立了黑龙江省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心。
2016年8月17日,黑龙江省禁毒教育(博物馆)基地揭牌仪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该基地由黑龙江省禁毒办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合作建立,充分发挥省博物馆的优势,面向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禁毒知识,开展禁毒宣传。
2022年5月16日起,黑龙江省博物馆因馆舍修缮保护,暂停对外开放,此次修缮工期为8个月。是2006年省博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对文物建筑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保护。
2023年5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装修完成重新对外开放。本次开放新增“冰舞墨韵”版画展、“哈尔滨往事”哈埠社会生活展、“玉见南山”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文物展等展馆。
建筑布局
黑龙江省博物馆现馆舍共2栋建筑,分为前楼、后楼,总计建筑面积为15691.74平方米。前楼以展厅为主,地下1层,地上2层,总面积为11416.8平方米。其中,有产权面积9697.8平方米,为国保建筑“哈尔滨莫斯科商场”旧址,现作为展厅使用;后楼分为库房区和办公区两部分,总计建筑面积4274.94平方米。其中,库房区为地上6层结构,建筑面积3055.32平方米;办公区为地上4层、地下1层结构,建筑面积1219.62平方米。2006年,展厅主楼馆址建筑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包括临时展览为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近3000平方米。馆设有自然部、历史部、保管部、群众工作部、陈列制作部、办公室、业务技术室、集体企业科,附设一个文博服务社。
文化活动
黑龙江省博物馆先后在厦门、泉州、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举办了《中国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恐龙暨第四纪动物化石》巡回展览,在广东地区举办《馆藏蝴蝶标本》展览,在杭州、河北举办《馆藏潘天寿先生书画作品》展览,在广州、深圳、青岛举办《邓散木书画艺术》展览,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博物馆举办了《中国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皇家珍品》展览等。
2023年11月,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黑龙江省博物馆承办的“2023年黑龙江省文物藏品(铁器类)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哈尔滨圆满收官。来自全省28家博物馆的40余名专业人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使学员们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编写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对铁器类文物的除锈、粘接、补配、封护、做旧等,掌握铁器保护修复基本技术。
作用价值
黑龙江省博物馆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基础,出版了《黑龙江省博物馆藏蝴蝶标本精选》《远方的朋友 贝林先生与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钱币精选》《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佛造像精选》《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鼻烟壶精选》相关藏品精品书籍113套(179册),构建起黑龙江省博物馆图书的特色体系,其中《邓散木全集》(52卷)凭借着卓然超群的图书品质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国家专项出版基金。
所获荣誉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省级旅游定点单位、市区级德育教育基地。
1999年,《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展厅被评为省十大陈列精品奖。
200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同年获黑龙江省讲解员大赛团体二等奖。
2003年,被省妇联授予黑龙江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2005年,被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集体。
2022年7月,被表彰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5年3月17日,入选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第一批)。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每周周二至周日,周一全天闭馆,节假日除外。
9:00至16:30 (下午15:30停止发票)
为满足广大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黑龙江省博物馆自2021年12月22日起恢复对外开放。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预约。观众可通过“黑龙江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黑龙江省博物馆官方网站”预约参观。
观众须知
门票
观众凭有效证件在博物馆门口的发票处免费领票,领票时请有秩序地排队,并听从工作人员安排;为合理安排团队参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旅游团队等社会团体参观,须提前3天凭单位介绍信或旅行社任务派遣单到博物馆发票处预约登记,并按预约时间进行参观;6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优待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孕妇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可优先领票参观。
讲解
五语讲解,对馆内的历史、自然及艺术三大基本陈列可进行汉语、英语、俄语、韩语、日语五种语言的讲解;手语讲解,对弱听及有听觉障碍的观众可进行手语讲解;免费讲解时间,上午 9:30时 — 10:30时,下午14:30时 — 15:30时。
公交线路
可乘2、7、8、11、13、14、16、18、21、28、31、32、33、55、63、64、74、81、92、94、101、103、107、108、109、110、115、120到博物馆站或省博览中心站或建设街站下车。
阅读量:12 更新时间:2025-07-04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