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昆明植物园园区开放面积44公顷,建成了山茶园、羽西杜鹃园、观叶观果园、百草园、木兰园、扶荔宫(温室群)、裸子植物园、树木园等14个专类园区;单子叶区有173种及种下单位,共计152900株(丛);竹园种植81种及种下单位植物,共计6908 丛(株),竹子有55种及种下单位;岩石园有267种及种下单位;茶花园有302个种及种下单位;观叶观果园有352个种及种下单位。
1951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筹建了昆明植物园。昆明植物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等;山茶园荣获“国际杰出茶花园”称号。
2022年11月21日起,昆明植物园植物科普馆暂时闭馆。
建设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昆明植物园始建。
1986年,昆明植物园“温室群”建成投入使用,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借用典故命名其为“扶荔宫”。
2001年,昆明植物研究所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丽江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始复建丽江高山植物园。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了研究系统和支撑系统部门调整,形成“三室一园一库”的科研机构布局,丽江高山植物园及其丽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纳入昆明植物园管理。
2011年,“扶荔宫”改扩建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财政部修购专项经费的支持,投入资金2640余万元(自筹资金1280余万元),新建4200平方米主温室和3个独立温室的翻新维修。
2015年1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小型自动气象站在园区内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11月21日起,昆明植物园植物科普馆暂时闭馆,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2023年9月,昆明植物园内迁地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莲(Manglietia ventii N. V. Tiep)首次开花,标志着毛果木莲在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对其迁地保护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者
植物学家蔡希陶参与创建了昆明植物园
园区布局
昆明植物园园区开放面积44公顷,建成了山茶园、羽西杜鹃园、观叶观果园、百草园、木兰园、扶荔宫(温室群)、裸子植物园、树木园等14个专类园区。
植物情况
截至2015年,昆明植物园单子叶区有173种及种下单位,共计152900株(丛);竹园种植81种及种下单位植物,共计6908 丛(株),竹子有55种及种下单位;岩石园有267种及种下单位;茶花园有302个种及种下单位;观叶观果园有352个种及种下单位。有《昆明植物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I、II级)》,共350种;《昆明植物园红色植物名录》,共1887种;《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中国33种,云南34种。
所获荣誉
2011年,昆明植物园获得“2011年度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称号。
2016年,昆明植物园获得“2016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22年3月,昆明植物园拟推荐申报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2022年12月2日,拟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阅读量:35 更新时间:2025-07-1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