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杭州植物园

浙江省杭州市境内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桃源岭,核心位置位于北纬30°15′,东经120°07′。总面积284.64公顷,1956年辟建植物园,是中国植物引种驯化的科研机构之一,设有植物分类、经济植物、竹类植物、观赏植物、树木、山水园林等九个展览区和四个实验区。

  • 中文名
    杭州植物园
  • 地理位置
    杭州市西湖区玉泉桃源岭1号
  • 始建于
    1956年
  • 总面积
    284.64公顷
  • 栽种植物
    三千余种
  • 所属城市
    浙江省杭州市
  • 开放时间
    07:00~17:30
  • 门票价格
    10.00元

基本信息

截至2014年,杭州植物园有木本植物原生种质78科、200属、848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31属、62种。被子植物70科、169属、786种。在查清木本植物原生种质的基础上,基本清查了8科15个主要树种品种资源,其中桂花品种68个,桃品种11个,梅品种60个,山茶花品种190个,杜鹃花品20个。

历史发展

杭州解放不久,时任杭州市建设局局长余森文提议在西子湖畔建设一座现代化植物园,得到谭震林、江华等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教授的支持和响应。

1951年,杭州市建设局提出了筹建杭州植物园的设想。

1952年,杭州市把建立植物园的计划纳入了《西湖风景园林建设规划大纲》并上报中央。

1953年,杭州市建委采纳了陈封怀教授的建议,确定玉泉至桃园岭一带为园址。并请浙江大学农学院孙筱祥(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设计并绘制了一幅“杭州植物园总体规划图”。

1954年,中央批复了西湖风景建设规划报告,并纳入国家计划。

1955年,杭州植物园筹委会成立,附设在杭州城市建设委员会内。

1956年6月,成立杭州植物园筹备委员会,由余森文、罗介堂、章绍尧逐步开展筹备工作。

1956年9月,杭州城市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筹备委员会会议,委员由15名扩大到24名。余森文兼主任,陈封怀、傅伯达、吴长春、张毅为副主任。会议研究和通过了植物园总体规划和植物园分类区设计方案,制定了近期工作计划和12年远景规划。

1957年9月,杭州城市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筹备委员会,增聘了余树勋、陈俊愉、周瘦鹃等专家参加。着重讨论了杭州植物园的方针任务和近期筹建工作,并由杭州市人民委员会上报省人民委员会。

1957年10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复了杭州市人民委员会关于植物园的任务、方针和领导关系的报告。

1957年,建成开放植物分类区。

1958年,建成开放槭树杜鹃园。

1965年,玉泉景点进行了全面改建,新建“古珍珠泉”、“晴空细雨池”二组新景。

1965年7月,杭州植物园正式成立,杭州市副市长余森文任杭州植物园第一任主任。

1966年到1976年间植物园处于瘫痪状态,建园、科研和生产养护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全园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1992年,在灵峰梅园的西南角开辟了蜡梅园。

1997年,建成开放森林公园。

1999年,建成开放桃花园。

2000年,玉泉景点又进行了扩建、改造,分成了南园、北园两个区域。

2005年10月1日,韩美林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2022年11月1日,加入长三角植物园科普联盟。

2024年4月17日,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在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正式揭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杭州植物园地处杭州市西湖区桃源岭,占地284.64公顷, [15]园区中心位置处于北纬30°15′,东经120°16′。

地形地貌

杭州植物园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多波形起伏。海拔10-165m之间,丘陵与谷地相间,大小水池甚多。

地质条件

土壤属红壤和黄壤,ph4.9-6.5, 肥力适中。

科学研究

研究机构

杭州植物园是一所具有公园外貌、科学内涵、以科学研究为主,并向大众开放,进行植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的地方性植物园,隶属于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到2024年4月,杭州植物园共有9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博士2位,硕士26位。

科研成果

大量地应用于园林和生产实践,如水杉的引种驯化、繁殖推广课题,解决了水杉快速繁殖技术,短短几年,推广100余万株,彻底改变了浙江省平原水网地区的绿化现状,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草坪、地被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课题,彻底改变了西湖风景区冬季草坪一片枯黄的历史。"球宿根花卉引种栽培及新品种选育"课题,对球宿根花卉进行了系统、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石蒜属植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植物园截止2001年底共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15个,获省市和国家部委以上科技成果40个。

科学著作

"植物资源调查及《浙江植物志》编著"(该园为主要参加单位之一)课题获199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植物志》获1995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编辑发行《杭州植物园通讯》共89期,影响广泛;编著或参与编著《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山茶花》《中国植物志》《中国树木志》等著作。

学术交流

杭州植物园在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也日益活跃,有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园参观和交流。1993年9月接待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大会的160多名专家。1989年、1995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专家来园访问并作学术报告,1996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植物园之友"考察团和德国树木学会专家团来园考察。该园先后多次派人参加国际会议或出国考察。1996年3月,该园作品"江南忆",参加"96香港国际花卉园林博览会",荣获最佳设计奖。该园经常派员参加国内有关学术会议,并举办大型会议。1986年,在杭州植物园召开了中国植物园协会成立大会;1995年,又在此召开了中国公园协会植物园委员会成立大会。

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等48个国家369个单位引进植物;与国内28个省、市的40余家单位建立了种子种苗交换关系。至今全园已收集国内外植物3458种(含品种),分别隶属于223科、1209属;压制收藏正号腊叶标本70000余号,隶属于221科,1024属,正、副号标本达110000余份,是浙江省植物标本收藏最多的单位之一。园内收藏中外文科技图书一万余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及来园教学实习的农、林、医、园林等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120-150万人次。

历史传说

灵峰之梅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一位名叫固庆的官员因喜爱灵峰的幽雅景致,拨资修缮寺院,并环植梅树数百株,几年后蔚然成林。这就是灵峰首次种梅的经过,到清代咸丰年间,寺院和林木因战争被毁。直至本世纪初, 一位叫周庆云的文人重游灵峰,痛惜古寺久湮。清人绕屋补种梅树300株,并建“补梅庵”,选定于苏东坡生日邀集当时知名文人,在“补梅庵”,“会宴”,吟歌颂诗。这是灵峰历史上的“二次种植”。

玉泉之源

有一年,钱塘江上开过一艘船,江里的草龙听到船上一片哭声,得知这些人是被皇帝拉去做苦力的。草龙心想:皇帝这么坏,应该把他收拾掉,于是就飞到京城去刺杀皇帝,刺杀没成功,反而被侍卫射杀了一只眼睛。草龙逃回了杭州,打听到清涟寺里有个和尚医术高明,就上门求医。谁知老和尚得知草龙想刺杀皇帝,便假意要草龙在寺里钻个泉眼作为医眼报酬。草龙不知是计,就在老和尚取过佛前供桌上的小石塔往泉眼当中一放,草龙就被镇压在下面了。

参观信息

最佳季节

3月-5月最佳。杭州四季景色各异,不过春季百花争艳,是杭州最美丽的时候。

交通路线

乘车指南:公交车 82路、15路、28路、7路均达。

乘坐公交28(k28)、82(k82 )、15(k15)路到植物园、玉泉站下即可。

乘坐公交k7、k27、k807、Y1、Y3、Y4到植物园(玉泉)下即可。

所获荣誉

2022年1月30日,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2022年3月30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阅读量:39 更新时间:2025-07-1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历史发展
  4. 地理环境
  5. 科学研究
  6. 历史传说
  7. 参观信息
  8. 所获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0.3994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