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长兴岛景点主要有长兴岛郊野公园、青草沙水库、前小桔创意农场等,长兴岛还是上海柑橘节的举办地。
位置境域
长兴岛(Changxing Dao) 位于上海市东北部长江口,隔江南望浦东新区,北隔长江口北港水道邻崇明岛,东与横沙岛并列。岛东西长约29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呈长条形,周长约60公里,面积约88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第二大岛。长兴岛由原鸭窝沙、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金带沙、圆圆沙等6个沙洲合并而成。鸭窝沙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出露水面,因形似睡鸭,故名。鸭窝沙与潘家沙(又称永定沙)系自然演变合并,其余各沙洲均在20世纪60~70年代经人工围堤促淤互相连接形成一岛。民国10年(1921年)《宝山县续志》称长兴沙,1958年改称长兴岛。长兴岛地势低平,地面平均高程近3米。气候温润、冬温夏凉,初霜期较上海市区晚约10天,适宜水稻,三麦、油菜、棉花和柑桔生长,已成为上海市主要柑桔产地和宝山区的主要粮食产地。岛上地表环境很少受到污染,居民长寿者较多,岛周滩地水草丰美,已辟为獐、黄麂、梅花鹿等珍稀动物的人工放养场所。沿江产白虾、凤鲚、刀鲚、鲥鱼、鲈鱼等。现岛上为长兴乡,岛中部有横贯东西的凤凰、潘圆等公路干线,南岸马家港有班轮直航吴淞,交通方便。
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水道,东邻横沙岛,北伴崇明岛。岛呈带状,东西长26.8公里,南北宽2~4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8.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6.2平方公里(不包括前卫农场)。南沿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 米~-16米,最深处-22米,可停靠30万吨级轮船。
长兴岛位于长江口南支下游岛群上段,南港与北港水道或航道之间,属江口沙洲,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东西长34公里,南北宽为5公里。距离吴淞口6.8公里,距离大陆岸线7.2公里,距离北侧的崇明岛10公里~15公里,距离东侧的横沙岛2.5公里~3.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24′18.93″,东经121°38′53.97″;2010年面积105.4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9.8公里。全岛地势平坦,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平均高程2.78米,高程最高3.2米。
1987年长兴岛面积为75平方公里,1990年面积为87.86平方公里,2006年面积增长为94.48平方公里(包括中央沙),其中围填海所形成的土地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在长兴岛围填海面积中,港口码头所占比例最大。
长兴岛滩涂湿地共41.7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海岸湿地、人工湿地、河流湿地。其中海岸湿地面积最大,占湿地总面积的82.94%。岛上的湿地类型可分为养殖池塘、沙泥质滩涂、草本泥沙质滩涂、长期性河流溪流四类。其中,沙泥质滩涂占绝对优势,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的南滩和北滩,草本泥沙质滩涂主要分布在长兴岛西北部的青草沙。而其他两类湿地类型,即水生动物养殖池塘和长期性河流溪流则呈现分散分布状态。
长兴岛的南岸稳定,深水近岸,建港条件优越,适宜建港口。南岸深水岸线已使用约7公里,沿岸有长兴造船厂、振华港机、海军基地、马家港客运码头、长兴岛电厂和粤海长兴船务公司等。长兴岛发展定位与性质为: 上海重要的水资源地之一;上海六大产业基地之一;国际一流的现代船舶与港口机械制造基地、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示范地区;现代化、综合型、生态型的特色岛屿。功能定位为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上海的生态水源岛和独具特色的景观旅游岛。
地质地貌
长兴岛是由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鸭窝沙、金带沙、园园沙6个沙洲连缀而成。位于崇明岛以南,东经121°34′~121°47′北纬31°19′~31°26′。呈东西向带状展布,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3~4公里,面积87.85平方公里。岛内地势平坦,最高处仅3.2米,最低为2.2~2.4米。
长兴岛的地层有上侏罗统、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
上侏罗统黄尖组(天马山组) 主要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流纹英安岩、英安岩凝灰熔岩等。
第三系上新统崇明组 为杂色粘土、含砾粘土、中细砂、含砾中粗砂、砾石等互层,厚度大于440米。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该岛广泛发育,主要为杂色、灰色粘土、砂砾层及海陆过渡堆积。
长兴岛中部有燕山期第三期花岗岩侵入,岩石呈肉红色,属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产物。
形成变迁
长兴岛由诸沙洲连并而成,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4公里,呈带状,面积74.14平方公里,位于长江入海口南支,并将长江南支分为南北两港。
700年前,长兴岛为水下沙洲。清顺治元年(1644年)鸭窝沙出露水面,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鸭窝沙面积为2.2平方公里,崇宝沙面积7.2平方公里。道光二十一年开始在出露的沙洲上围垦筑圩。鸭窝沙经过百多年淤涨变迁,面积扩大到14平方公里,成为长兴岛主体。崇宝沙位于鸭窝沙以西,到清咸丰十年(1860年)面积扩大到13.7平方公里。清光绪六年(1880年)崇宝沙分裂为3个小沙,即瑞丰沙、石头沙、小石头沙。小石头沙不久便坍入江中。光绪二十年石头沙面积近20平方公里,至公元20世纪初期,沙体不断缩小。光绪三十二年圆圆沙面积1.4平方公里,它位于鸭窝沙东南5公里处,由于受潮流影响,沙体先向西北方向移动,靠近鸭窝沙,后又向东南方向移动,远离鸭窝沙。到公元20世纪中叶,沙洲面积扩大到14平方公里。民国8年(1919年)金带沙面积为5平方公里,它位于鸭窝沙之东,后扩大到7.5平方公里。民国10年潘家沙面积9平方公里,它位于石头沙东、鸭窝沙西北、冲坍明显,到1950年面积缩小到5~6平方公里。
长兴诸沙经过二百多年的冲淤变迁、围垦筑堤,形成了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鸭窝沙、金带沙、圆圆沙6个沙体。这6个沙体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经人工堵汊,连成一体,形成长兴岛。
长兴岛由一系列沙岛连缀而成,主要沙岛包括鸭窝沙、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金带沙、园园沙和中央沙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经过自然演变和人工促淤,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长兴岛为核心,由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金带沙、圆圆沙等沙洲合并而成。
长兴沙又名鸭窝沙,是长兴沙洲群中最早的沙洲。清顺治元年(1644年)出水成洲,道光至同治间,先后围垦5个圩,面积133.33公顷。1959年在鸭窝沙与金带沙之间堵泓围垦,继而又于1969年人工堵汊与圆圆沙连接。
潘家沙又名平安沙,清光绪六年(1880年)出水,后又坍去,1916年重新露出水面。20世纪20年代开始围垦,建长字、崇老、崇二、水字等圩,其后续有坍涨。50年代因自然淤积与东南方长兴沙合并。60年代,潘家沙西北部筑丁坝促淤,面积扩展,新围创建、增产、合作、永兴、进步等圩。1971至1972年,潘石大坝、西端大坝相继建成,与石头沙、瑞丰沙连为一体。
金带沙,在长兴沙之东,1916年出水,1924年开始围垦,至1935年围有4个圩,面积73.33公顷。发育趋势东南坍,西北涨,沙洲不断往西北方向迁移,渐与长兴沙靠拢,50年代淤涨速度加快,1958年筑堤,与长兴沙合并。1965年又与圆圆沙筑坝相连。
圆圆沙,光绪之前出水,初在长兴沙东南约5公里,光绪间谓之腾沙,民国初即有圆圆沙之名。沙洲形成后游荡不定,先向西北游动,靠近长兴沙,后又向东南游弋,远离长兴沙。1909年开始围垦,20世纪50年代东北两面迅速淤涨,逐渐向长兴沙、金带沙靠拢。1965年筑坝堵港与金带沙相连,1969年筑坝堵港与鸭窝沙相连。
石头沙、瑞丰沙,原属吴淞口北、长江南支江中的崇宝沙。出水不迟于道光初年,咸丰年间成长为长江南支江中最大的沙洲。光绪初,分裂出西新兴沙、东新兴沙、石头沙、小石头沙、鼎丰沙等。光绪后期,崇宝沙主体与西新兴沙、小石头沙相继坍没,石头沙扩大后再缩小,并向东南移动,致使洲上马和、顾家、四条、枕红、朝阳5镇在20世纪初先后坍入江中。20世纪30年代,石头沙在北涨过程中,始与东新兴沙相连,60年代中期,石头沙西沿滩地淤涨,1967年通过沉排抛石与瑞丰沙合并。1971年潘石大坝建成,与潘家沙连接。
瑞丰沙,在石头沙东南,光绪间称鼎丰沙,20世纪20年代开始围垦,五六十年代沙洲东、西、南三面坍没严重,面积大减,1968年瑞丰沙与潘家沙之间堵港,1972年通过工程与潘家沙合并。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长兴岛岸线相对稳定,东北角和西北部略向外推移,而最南端略有后退。
2006年以来,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开工,该工程包括长兴岛西侧的中央沙圈围工程,长兴岛岸线向西侧延长。
土壤植被
夹沙泥 分布在沿长江及黄浦江的罗泾、盛桥、月浦、吴淞、淞南、五角场等乡,以及长兴、横沙两岛,是本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属,总面积14.7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3.38%。该土壤母质以江、海相沉积为主。
其他还有砂泥1.76万亩,主要分布在横沙、杨行、长兴、月浦;黄泥3.42万亩,主要分布在横沙、长兴、罗泾、盛桥;灰潮土8027亩,主要是淞南、月浦、吴淞的吹泥田和开河堆积土。以上共5.9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59%。
水文水系
水文
水流
长江年均下泄水量为9240亿立方米,夹带着4.86亿吨泥沙。入海口自徐六泾以下至鸡骨礁长145公里,长江口由崇明岛分为北支和南支,长江迳流主要由南支排泄出海,北支仅占0.7%。南支在吴淞口附近又由中央沙、长兴岛、横沙岛分为南港和北港,1978年迳流分配测量北港占70%,南港占30%。南港又由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1983年迳流分配测量北槽占90%,南槽占10%。据此,长江迳流主要经南支北港和南港北槽而倾吐入海。长江口宽度约90公里,水面宽广,涨潮流与落潮流路线分开,在入海处由往复流逐渐转向旋转流,其间出现缓流区,形成浅滩,加上盐水楔的絮凝作用,使泥沙沉积,进而发育成河口巧洲。
长江洪水季的流速大于枯水季,在北港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在南港则经常是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据大通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289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92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4620立方米/秒。长江迳流的含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3公斤/立方米,最大含沙量为3.24公斤/立方米,平均输沙量14.9吨/秒。南支河段悬移质泥沙平均粒径0.015毫米,老石洞悬移质泥沙平均粒径为0.014毫米,属细颗粒泥沙。
潮汐
本县襟江带海,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每日有两次涨落,周期共约24时50分钟,其中涨潮约4小时33分,落潮约7小时52分。潮汐大小随月相而变化,大潮发生在农历初三、十八日前后,小潮发生在农历初八、二十三日前后,农历十三、二十七日为起汛,即大潮汛开始,初四、十九日为小潮讯开始。夏季日潮比夜潮小,冬季日潮比夜潮大。涨潮流速最快是在初涨1小时以后,落潮流速最快在平潮5小时以后。潮位受风力影响很大,东北、东、东南风都使水位增高,台风期尤甚。
历年平均潮位,老石洞为2.19米,吴淞站为2.14米。平均高潮位,老石洞为3.26米,吴淞站3.24米;平均低潮位,老石洞为1.11米,吴淞站为1.03米。历史上最高潮位出现在1981年9月1日,老石洞为5.82米,吴淞站5.74米,长兴为5.63米,横沙5.52米,最低潮位老石洞1965年12月18日为0.01米,吴淞站1969年4月5日为一0.25米,长兴、横沙1969年4月5日分别为一0.27米、一0.59米。
历年平均潮差,老石洞为2.22米,吴淞站为2.31米,长兴为2.47米,横沙为2.57米。最大潮差,老石洞1971年8月1日为4.18米,吴淞站1962年8月2日为4.48米,长兴、横沙1971年8月1日为4.46米,最小潮差,老石洞1973年10月16日为0.08米,吴淞站1949年9月18日为0.02米,长兴1970年9月24日为0.10米,横沙1969年3月27日为0.02米。
水系
长兴岛:
解放后通过堵洪并沙、并港建闸,逐渐形成以7条通江河道为主线的分散水系。
创建水系 ,1972年3月石头沙、潘家沙、瑞丰沙并沙后,原有自然河、小洪淤没,进、排水发生阻塞。1977年新开创建河1.75公里,底宽10米,底高0米,边坡1:2,解决该地区的排洪和航运,受益面积0.6万亩。1976年河口建8米节制闸。1985年用挖泥船浚深。另在石头沙有石头沙河,1975年建成涵闸1座,控制进、排水。
潘石港水系, 潘石港系潘家沙上的自然河,原是长兴通往岛外的主要港口,后逐渐淤浅。1962年后堵北沿3条小港,疏通内河11.4公里,沟通潘家沙各小河,形成独立水系,受益面积0.5万亩。
马家港水系, 马家港为鸭窝沙上的港口,原为自然河道。民国36年(1947年)土匪胡老九部为进出方便,强迫当地居民将北新开港向南开至马家港。解放后,多次疏浚裁直。1960年围垦十年圩时堵塞北口。1965年南端建5米节制间控制。现河道长3.4公里,受益面积1.3万亩。鸭窝沙西端的西港(龙王庙港),解放初曾作为县主要河道疏浚,现西头已封堵,中可与马家港相通,受益面积0.5万亩。
新开港水系, 原名东新开港,位于鸭窝沙东南部,原长1公里。1966年在港口建6米节制闸,同时疏理河道,裁直、扩大,由长江延伸至前卫农场,长2.9公里。西侧有支河6条,受益面积0.85万亩。1979年12月又作一次疏浚。
前卫港水系, 圆圆沙和鸭窝沙间的小洪淤成平陆后,排灌困难,1975年在原小洪西侧新开前卫港,长3.45公里,主要解决前卫农场用水,在港口建8米节制闸,受益面积约0.52万亩。
鳗鲤港水系, 在圆圆沙上,一名跃进港,原不通江,出口在圆圆沙和鸭窝沙之间的小洪。1964年到1969年人工并沙时,小洪两头全被堵断。1973年冬由县组织疏浚,自港口至大庆圩3.03公里,带浚大庆圩随塘河7.69公里,底宽6 10米,底高0米,边坡1:2,挖土24.02万立方米,建桥7座。1977年又延伸至大庆圩外随塘河。1974年在距长江0.7公里处建6米节制间。鳗鲤港对改善圆圆沙地区排灌条件作用很大。
西镇港水系, 原为圆圆沙的主要河道,是天字圩、仁字圩主要排灌通道。到1963年,两头通长江处淤塞严重。1963年冬县组织疏浚,长3.02公里,挖土6万立方米,建桥5座,并在河口建4米节制闸,受益面积1.1万亩。两侧有支河8条,其中6条与鳗鲤港相通。1978年又在鼎丰镇(西段港中段)的同心河上建6米节制闸,控制鳗鲤港系水流对低注地区的影响。
交通运输
水上客运线路
解放初,长兴、横沙两岛客运,均系木帆客船。1956年4月,申崇沙轮运处开办吴淞至长兴、吴淞至潘石机动船客运航线,取代原有的木帆客船。翌年12月,增开潘石至崇明航线。1958年初,水上客运由上海市轮渡公司接管经营。7月,横沙划入本县,增开吴淞至横沙航线。年末,吴淞至潘石、潘石至崇明两航线停驶。1967年,沪崇线迁至吴淞镇,吴淞客运码头成为通往长兴、横沙、崇明三岛的水上客运枢纽,由上海市内河航运局所属通茂客运轮船公司经营,三岛航线有以下4条。
淞马线 吴淞至长兴岛马家港。1956年4月开航客运机帆船。1958年初由市轮渡公司接管,通航轮船,每日对开两班。现由1200客位的双体客轮载运。
对江轮渡线路:
民国10年有渡船7艘,吴淞至天灯渡1艘,至江东5艘,至长兴沙1艘。民国23年1月,上海兴业信托社市轮渡管理处将上海北京路外滩驶往高桥的机动客渡延至吴淞,抗战爆发后停驶。解放初,除吴淞至浦东三岔港有私营渡船外,尚有闸北电厂至浦东草镇的舢舨船摆渡,由10余户个体经营,俗称“划舢”,渡客随叫随开。1956年,吴淞至三岔港渡船并入市轮渡公司,定名淞三线轮渡。间北电厂至草镇渡船,建立划舢合作社,定名亚药线,1959年由市轮渡公司接管,改称草临线。1972年,市轮渡公司开辟嫩江路至浦东东塘路机动车辆轮渡,并同船载客,称东嫩线。稍后,又另建客渡码头,车辆与乘客分流。1985年,长兴乡运输装卸公司创办圆沙至横沙新民港的圆沙渡。1987年,市通茂客运轮船公司增开长兴马家港至横沙富民码头的机动客渡。
马横线 长兴马家港至横沙富民码头。1987年辟航,有机动渡船1艘,每日对开1次。
圆沙渡 长兴圆沙至横沙新民港。1985年辟航,有客位机动渡船1艘,候潮往返。
宝山县第三航运公司 前身为宝山县长兴木船运输合作社,1956年2月建。1957年9月,转入所在地农村。1958年为公社运输队。1964年1月,归口建立宝山县长兴航运合作社。1972年10月改名长兴航运站,1984年12月更为现名,驻凤凰镇。1987年有职工245人,拥有运输船舶31艘、1164吨位,固定资产总值138.48万元。
口岸
1999年,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在长兴岛建成第一座造船码头并对外开放。2005年,因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需要,包括江南造船厂以及黄浦江周边造船基地等在内的一批船舶和港工设备制造企业整体搬迁至长兴岛,从而形成了长兴岛海洋装备制造基地以及若干个配套服务码头。长兴岛海洋装备制造基地也是上海水运口岸最晚整体对外开放的区域。
【中海工业(上海长兴)有限公司码头】
中海工业(上海长兴)有限公司码头(简称中海长兴码头)位于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南岸,距长江入海口约30海里。该码头于1999年建成,用途为承修外轮,拥有泊位14个,岸线长度3163米。1999年经上海口岸委批准对外开放,由上海粤海长兴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经营。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公司长兴基地码头】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公司长兴基地码头地处长兴岛马家港上游,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公司专属码头。2005年,因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需要,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公司的前身——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全部搬迁至长兴岛基地。振华重工长兴基地码头总长380米,设计最大靠泊能力为6万吨级港机专用船舶。2007年3月底码头竣工交付使用,次年12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地处长兴岛的东南端,是世界最大造船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由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码头、上海江南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码头、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和上海中船长兴造船有限公司码头组成,4处码头岸线总长度近3900米,共有泊位21个。一期工程于200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至2008年底陆续建成并开始试运行,2010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港口
横沙渔港是农业部批准建设的国家一级渔港,位于长兴岛东端,横沙小港西岸,隔横沙小港与东面的横沙岛相望。长兴岛将规划开发一座渔港小镇,小镇占地约4.7平方公里,其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横沙渔港综合功能区将作为小镇多元功能的中心,包括港口、商业及配套设施、餐饮、文化娱乐、自然休闲运动五大板块。横沙渔港综合功能区将打造集渔人文化、渔品交易、餐饮娱乐、滨江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域,带动整个渔港小镇的开发建设。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与郊区环线相接,经长兴岛,止于崇明陈家镇,接陈海公路,全长约25.5公里。长江大桥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共长约6.3公里。
长江隧桥连接浦东新区五号沟,经长兴岛,至崇明陈家镇,全长25.5公里,总投资117.45亿元,是国家交通部规划建设的国家重点公路网中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2月28日,长江隧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31日竣工通车。
长江隧桥为隧道与桥梁相结合工程。浦东五号沟至长兴岛为隧道。隧道跨越长江口南支南港水域,全长8.95公里,直径15.43米,横断面面积177平方米,分3层。上层为排烟道,中层为高速公路层,下层为预留的轨道交通层。高速公路层设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隧道内附设8个横向连通的逃生通道和54处逃生楼梯。
长兴岛至崇明岛陈家镇为桥梁,全长10.3公里,跨越长江口南支北港水域。桥梁单跨宽730米,并在主通航孔设置3万吨级集装箱和5万吨级散货轮单孔双向通航孔1处。在主通航孔的两个边跨设置5000吨级船舶单向通航孔1处,靠近崇明涨潮沟设3000吨级通航标准的辅通航孔。大桥设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100公里。
隧道、大桥之间由长兴岛上的地面高速公路相连。长兴岛陆域及两端接线公路长约6.5公里,在浦东五号沟、长兴岛、陈家镇等3处分别建造互通式立交桥。
地理环境
长兴镇位于崇明区的东南部,是吴淞口外长江南水道入海口的一个岛屿。东南邻横沙岛,东、北眺崇明岛,西与“宝钢”、西南与浦东外高桥隔江相望,相距7.5公里。上海城投前卫实业公司镶嵌在岛的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21°34′-121°47′,北纬31°19′-31°26′,全境呈带状,东西长26.8公里,南北宽为2-4公里。全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滩涂面积8.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9480亩(不包括前卫实业公司),总户数13440户,其中:农户12106户,总人口40391人。已登记的外来人口57000多人。长兴岛原属宝山区管辖,2005年3月18日由国务院批准,5月31日整建制划归崇明县。长兴岛属江口沙洲,咸丰年间已形成六个小岛,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长兴人民担土填江,将六个小岛筑坝联成一体。岛上属海洋性气候,由于四周水体的调温作用,夏季湿润凉爽,冬季温和,雨水调匀,空气新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长兴岛南岸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处达22米,宽度为1000米左右。水情稳定,没有泥沙淤积,适合建造码头、港口机械、造船、修船、物流中转基地。可停靠30万吨级轮船,而且进出方便,为长兴发展海洋装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兴岛与大陆交通方便,长兴马家港与吴淞水上客运交通,由长兴客运站的轮渡及车客渡运输,每天正常航班为客运25个航次,车客渡5个航次,其中客运2个航次,车客渡1个航次,通往横沙岛来回带客。日载客量可达5000余人,车客渡轮能载车40余辆。吴淞至长兴高速客轮30分钟、普通客轮1小时左右可抵达。2005年7月5日长兴马家港与崇明南门港水上客运交通正式开通,由崇明亚通公司运输,早晚2个航次,行使在两岛之间的高速客轮可载客110人,单程航行时间约70分钟。2009年长江隧桥开通后,车客渡、普通客轮及马家港至南门的航线均已取消,只有长兴岛至吴淞之间的高速客轮得以保留。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第二航线于2005年12月31日开通,由“崇客1号”轮载客,每天20班次,航程15分钟。在1998年12月30日,投资3075万元建设车客渡码头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10月又建成了一座车客渡码头。潘圆公路贯穿全岛,途径长兴岛中部的“沪崇苏”高速公路即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历史沿革
长兴岛是由长江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的沙洲。东西长约20km,南北宽约14km,呈带状,成陆面积为88平方千米。位于长江入海口南支,并将长江南支分为南北两港。
长兴岛由诸沙洲连并而成,主要有鸭窝沙、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圆圆沙、金带沙等。700年前,长兴岛为水下沙洲。1644年鸭窝沙出露水面,1844年鸭窝沙面积为2.20平方千米,崇宝沙面积为7.20平方千米。1843年开始在出露的沙洲上围垦筑圩,鸭窝沙经过100多年多淤涨变迁面积扩大到14平方千米,成为长兴岛主体。崇宝沙位于鸭窝沙以西,到1860年面积扩大到13.70平方千米。1880年崇宝沙分裂为3个小沙,即瑞丰沙、石头沙、小石头沙。小石头沙不久便坍入江中。1842年石头沙面积近20平方千米,至20世纪初期,沙体不断缩小。1854年圆圆沙面积1.4平方千米,它位于鸭窝沙东南5km处,因受潮流影响,沙体先向西北方向移动,靠近鸭窝沙,后又向东南方移动,远离鸭窝沙。20世纪中叶,沙洲面积扩大到14平方千米。1919年金带沙面积为5平方千米,它位于鸭窝沙之东,后扩大到7.50平方千米。1924年潘家沙面积9平方千米。它位于石头沙东、鸭窝沙西北、冲坍明显,1950年面积缩小到5~6平方千米。
这些沙体于上世纪60~70年代初经人工堵汊,连成一体形成长兴岛。
清道光年间,六个沙洲相继成陆。2005年长兴乡从宝山区划归崇明县,2009年10月,市政府批准设立长兴镇(建制镇)。
长兴岛东西长约31公里,南北宽2~4公里,现状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其中青草沙水库面积约67平方公里。长兴镇人民政府下辖24个行政村,前卫农场土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岛内现状实有人口约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万人,外来人口约8万人。
长兴岛现状以柑橘种植为主,种植面积达20平方公里,素有“柑桔之乡”的美誉。2002年以来,长兴岛南岸先后有振华重工、中船一期、中海工业等大型国有企业落户发展,2008年工业产值达到370亿元。
2009年10月31日,长江隧桥建成通车,长兴岛成为上海联系崇明三岛和苏中、苏北地区的“桥头堡”,长兴岛距上海市中心仅30分钟车程。
功能定位
2008年5月,市政府设立市长兴岛开发办、长兴岛开发公司。2008年9月,市政府令第7号颁布施行《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办法》。2009年2月,市政府批准《长兴岛岛域总体规划(2008-2020年)》。市政府的上述重大举措,标志着长兴岛新一轮的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并纳入规范、有序、科学的进程之中。
对于长兴岛而言,产业是根本,水源是命脉,生态是关键。长兴岛的开发建设事关国家战略和上海未来发展,并对支撑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长兴岛的开发建设要实现三大目标:即国家战略得以切实落实、地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发展
长兴岛又称长寿岛,60岁以上老人有8064人,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4人,长寿率为19.96%。百岁老人6名,北兴村的施翠郎102岁。
长兴是上海市一大产桔基地,誉为桔岛。全乡柑桔面积20000亩,2016年总产达40000吨。主要品种有被评为国内优质产品的新津、尾张、宫川和黄皮桔、满头红、甜橙等,鲜甜可口,酸度适中,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长兴水源充足,水产资源丰富,每年淡水鱼养殖和远洋捕捉的各类水产达3690吨。长江口水产资源丰富,鱼种达一百多种,凤尾鱼、回鱼、刀鱼、鲈鱼、海蟹等名特水产,四季均能品尝。
结合长兴实际,从2000年起长兴镇党委、政府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加强组织建设,实施以‘一村一品’为主要内容的‘脱贫’工程”。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海岛资源,养殖了特种畜禽,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发展规模
长兴岛岛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55.6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约28平方公里,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约22平方公里;规划非建设用地约43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约20.7平方公里,林地和水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新增湿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青草沙水库面积约67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兴岛总人口为23-25万人。其中,产业发展导入人口将增加到18-20万;户籍人口约4.5万,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5%。
经济建设
2010年,全年实现增加值67.2亿元,同比上年19.8亿元增长239.7%;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235亿元,同比上年51亿元增长361%;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1亿元,同比上年20.2亿元减少74.5%;镇级财政收入5.84亿元,同比上年5.13亿元增长13.9%;农户人均收入12204元,同比上年11080元增长10.9%。
招商引税
通过抓队伍建设、抓内部管理、抓外部服务、抓税源培育、抓合作平台,克服了不利形势的影响,全年共完成地税2.24亿元,同比增长47.6%。
配套企业
通过坚持协调服务,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克服了大企业产能缩水和管理模式变动等多种挑战。振华十大配套企业运营平稳,全年完成地税9844万元。中船配套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地税突破1000万元。
建筑税征收
争取到了县政府和市开发办支持,与在岛产税企业加强了沟通服务,积极开拓岛外税源,做到了岛内不漏、岛外渐增。全年共完成税收7197万元。
农业工作
柑桔品种改良初显成效。设施菜田、露地菜田的建设和管理取得进展。农田水利建设得到改善。新开港水闸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农产品安全监管和重大疫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总体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长兴岛南部为产业基地,中部为城镇区,北部为生态空间,形成“一镇三组团,四大产业基地,两片生态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城镇三个组团包括凤凰小镇、桔园小镇和渔港小镇;四大产业基地包括中船基地(一期、二期)、振华重工基地、中海工业基地和海洋装备产业基地;东片生态区包括大兴中心村和北部湿地,西片生态区包括创建、长征、光荣三个中心村和北部水源涵养林。
此外,潘圆公路既是东西向贯穿全岛的交通干道,又是南部城镇和产业区与北部生态区的主要分隔界面,起到了功能轴和景观轴的双重作用。
园内的假山、长廊、盆景园、蒙古村、跑马场、海螺馆、迎宾馆各具特色,颇为诱人。园门东侧有情趣盎然的盆景园圃,西侧为构思巧妙的柑橘文化长廊。每当春末夏初,喷香扑鼻的洁白橘花遍散绿叶之间;深秋季节,金黄色的果实垂挂树枝之上。
许多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越冬地,在这一地区及附近的东海滩涂和长江滩涂已记录到115种水禽。包括15种鹭(主要夏候鸟),2种天鹅,5种雁和20种鸭(主要是冬候鸟)。长江口及其附近的滩涂是迁徙鹬极其重要的驿站,尤其在春天。已记录到54种,包括大多数东亚珍稀或地方种类,如长嘴鹬、红胸鹬、红腰勺鹬,小青脚鹬、孤沙锥、半蹼鹬、细嘴滨鹬和勺嘴鹬。5种鸥在此越冬,包括珍稀的黑嘴鸥。
交通线路
自驾车:从人民广场出发,上延安路高架转南北高架,转内环高架,行逸仙高架,外环隧道出口下,过牡丹江路见吴淞码头。如愿带车上岛,可选车客渡轮携爱车同登长兴岛,2009年长江隧桥开通后,车客渡与普通客轮均已取消,欲带车上岛经浦东走隧道。马家港码头下船,延凤凰公路行驶,见潘园公路右转,延路留意桔园度假村标识,(度假村位于公路北侧一条小径内,未到前卫支路),延路标提醒驾车约10分钟可到达桔园度假村。背包族:从上海市区出发,坐公交车至吴淞码头,乘快船或慢船上长兴岛,上岛后打车前往度假村(小型面包车,车资10元,可坐8人)。长江隧道开通了,可以从市区开往五洲大道方向,经过高东收费站,直接通过长江隧道到长兴岛,既快又方便,而且收费相交轮渡少得多。
有申崇四线和申崇五线往返长兴岛与浦西浦东之间。
上海市区乘游5线、51路、116路、728路、849路到吴淞码头乘船可前往长兴、横沙二岛。也可搭乘走长江隧桥申崇四线前往上海科技馆地铁站(2020年5月11日起,申崇四线终点站发生变更,由上海科技馆往返长兴岛,变更为由巨峰路地铁站往返长兴岛,票价由9元降为7元。2020年12月10日,申崇四线浦东终点改为五洲大道公交枢纽站,票价6元,运营时间为6:00~21:00,高峰时段每10分钟一班,非高峰时段15分钟一班。原申崇四线区间车取消。),申崇四线(区间)前往五洲大道地铁站,申崇五线前往吴淞公交客运站。
附:吴淞——长兴、横沙二岛船期表。
吴淞--横沙:10.30元*、13.00元
横沙--吴淞:14.00元*、16.00元
吴淞--长兴(马家港):7.20元*、9.30元*、12.15元*、13.15元、15.45元*
长兴(马家港)-吴淞:8.15元*、10.30元*、13.15元*、15.00元、16.30元*
吴淞--长兴(马家港)-横沙车客渡:7.15元、17.15元
横沙--长兴(马家港)--吴淞车客渡:10.00元、6.30元
长兴(马家港)--吴淞车客渡:11.15元、7.30元
注:打“*”的船次为飞翼船。
公交线路51路、116路至吴淞路码头乘轮渡。3号线到淞滨路走十分钟样子就可以到轮渡,凡是到淞滨路的,走一点就可以到吴淞码头坐客轮,普通轮渡和车客渡均已取消,只有飞翼船,遇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导致江面风力达到七级就会停航,因此欲坐船上岛请务必留意当天天气情况,以免耽误行程。还可以乘坐公交车申崇五线由吴淞码头站直达长兴岛,运营时间为6:00至20:00,20分钟一班,票价8元 ,另外可坐申崇四线车,由浦东科技馆站直达长兴岛,运营时间为6:00至21:00,20分钟一班,票价9元。(2020年5月11日起,申崇四线终点站发生变更,由上海科技馆往返长兴岛,变更为由巨峰路地铁站往返长兴岛,票价由9元降为7元。2020年12月10日,申崇四线浦东终点改为五洲大道公交枢纽站,票价6元,运营时间为6:00~21:00,高峰时段每10分钟一班,非高峰时段15分钟一班。原申崇四线区间车取消。)
长兴岛服务区是长兴岛的必经之路。
阅读量:49 更新时间:2025-09-04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