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南三岛

湛江市境内岛屿

南三岛,行政区为湛江市坡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21°09.9′,东经110°32.4′,与东海岛、硇洲岛等许多岛屿组成湛江港的外围防护栏。拥有阳光、沙滩、大海、森林、名胜的东海岸以迷人的天然魅力,是嵌在富丽的南海上的一颗明珠,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观赏,成为湛江久负盛名,市民最为熟悉的景点之一。冰心大师在《湛江十日》中赞叹的南三联岛堤围,经过数十年的风潮侵蚀,已岌岌可危。经各级努力,其加固达标工程已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南三联围加固在望。

  • 中文名
    南三岛
  • 地理位置
    广东省西南端的湛江港内
  • 面积
    123.4 km²
  • 别名
    鹭洲/鹭州/南三
  • 所属地区
    广东省湛江市
  • 政府驻地
    白沙圩
  • 电话区号
    0759
  • 邮政编码
    524000
  •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
    约 9 万
  • 著名景点
    南三岛天然乐园等
  • 车牌代码
    粤G
  • 方言
    粤语-吴化片-吴川话-南三口音/闽语-雷琼片-黎话-北涯口音
  • 海岸线
    83公里
  • 所属城市
    广东省湛江市
  • 经纬度
    北纬21°8′~21°141′,东经110°8′~110°38′

基本信息

很多市民可能是前不久才从冰心大师的《湛江十日》上读到,原来南三岛竟是由十个小岛联成一个大岛的。联岛之前,这些小岛上的土地稀少贫瘠,岛上群众到一次湛江,至少要渡七次海。

1953年至1958年的6年间,南三人民修堤筑围,堵海造田,十个小岛联成了一个大岛。沧海桑田,迄今49.6公里的联岛堤围,捍卫着5.8万亩耕地、2.8万亩虾池、86条村庄、7.8万人,占了南三全岛的七至八成。南三联岛,在当时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贺龙、陶铸等中央领导人都亲临南三进行过实地参观、考察,对南三联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南三联岛堤围可谓是南三人民的生命线。它用母亲般的臂膀,保护着南三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1.png

名字由来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水土肥美,让候岛眷恋的一方净土,古称"鹭洲岛"。

南三岛的各称也许是从“南三部(都)”演绎而来的。

明清时南三属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部(都)”,过去这里不止三岛,一共有11个小岛,(当时包含特呈岛,但该小岛今属霞山区管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筑提把10岛连成一大岛。

自然地理

南三岛,原为十个分散的小群岛,自然环境优美,曾是白鹭等大群海鸟觅食栖息的好地方,故历史上民间又曾称鹭洲岛。南三岛有巨大的地缘优势,扼湛江港(广州湾)进出口的咽喉。建国后围海造田,十岛相连,成为一个大岛。并在沿海沙滩上营造起防护林带。全岛地势平缓,建有贯岛公路、码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岛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是湛江市郊的一块净土。

地理位置

南三岛,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级市——湛江市东南部的海岸线上。

政区地名称南三镇,镇政府驻地白沙圩。

位于北纬21°8′~21°141′,东经110°8′~110°38′之间,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

在全国排在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平潭岛、东海岛之后,是中国第七大岛,湛江市第二大岛,也是广东省第二大岛。

南三诸岛地理概况

据清光绪《吴川县志》“全境图”记载:南三都是由北颜岛、田头岛、南滘岛、凤辇(niǎn)岛、地聚岛、巴东岛、五里岛、黄村岛、调东岛、北涯岛、特呈岛等11个小岛和部分陆地组成。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流沙的堆积,地聚岛与巴东岛之间自然连接了起来。而在调东岛、北涯岛两岛之间自然冲积而成的蟛蜞墩岛却逐渐扩大和堆高,形成一个新岛。

后来,特呈岛于1971年从南三群岛析出,为了在方便岛民出入的前提下,又不彻底封锁湛江港航道(广州湾航道),故联岛工程只在其余10岛进行。

其一、灯塔岛

清代称北颜岛。1898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侵占大清国广东省高廉道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广州湾后,在沙头岭上建有灯塔,人们随之把北颜岛成为灯塔岛。灯塔岛位于南三都群岛的东端,为十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东临中国南海,西临田头岛,南隔广州湾与硇洲岛、东海岛相对,北与乾塘镇隔海相望。南北走向,呈带状,南北最长16公里,东西最宽4公里,面积约4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7.1公里。土质多为白色或黄色滨海沙土,每当大风,白沙飞扬,炎热夏天,流沙滚烫,寸步难行。对外交通在莫村高沙底有渡船与大陆(乾塘)相通。广州湾口有广州湾渡与硇洲、东海岛相联。对内,由灯塔岛的滘脊村到田头岛的快活村之间可徒步涉水而过,是岛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在岛上有伦兴、坡塘、沙腰、沙头、沙头寮、雷锡、天九仓、垉(páo)城头、礼同、滘脊、边环、中环、芷寮环、下永南、上永南、姓游村(龙宫沟)、山塘(黑山塘)、南六、青训、新沟、新沟上垉(páo)寮、新沟下垉(páo)寮、大辣、蒲芦塘、新基、陈村、陈村垉(páo)寮、苏村、黄村、黄上、李村、梁村、北头寮、林村、塘𡰪(dǔ)、莫村等36条自然村,居民大多以渔业生产为主,是南三岛渔业的主要产地。

其二、田头岛

田头岛是旧南三群岛的第二大岛。位于灯塔岛与南滘岛之间。东与灯塔岛相邻,西近南滘岛,南临广州湾,北与坡头镇博立村隔海相望。田头和灯塔两岛称为南三岛东水。南北走向,呈扇形,南北最长9公里,东西最宽5公里,面积约29平方公里。土质多为黄色或棕灰色滨海沙土,农田比较肥沃,是南三岛粮食主要产区。岛内有田头圩,清代田头(fàn)设在岛上,驻兵把守海防,为广州湾口岸要塞。对外交通在北端的围岭村海边有“石角渡”通往大陆的坡头镇。对内到南滘岛,在一般潮水下可涉水步行过海。在岛上有老梁、新村、长兴、岭儿(南丰)、蓝田、邓屋、北合、下木渭、垌口垉寮、垌口垉、快活、蚊子江、龙盛境、庙儿、木渭、白沙圩、垭(实际为土字边加碰字的右边)蛇、久恭灶、横儿、田头、田头圩、沙木桐、岭脚、新定、垌尾、东边塘、麻弄、米稔下、南头塘、米粘坡、米粘、竹根、围岭、砖窑、谭村等3条村庄(圩)。居民以农业为主。

其三、南滘岛

位于田头岛之西,凤辇岛之东。其西南端南灶陈村与巴东岛的地聚上村相望,南北走向,呈带状,南北最长5公里,东西最宽1.5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南滘岛以西各岛属南三西水。土质多为滨海沙土,耕地少而又贫瘠,居民过去多以煮盐、晒盐、采海为生。对外交通要过“北灶尾渡”,才到大陆的坡头镇。对内到田头,凤辇岛可涉水徒步而过。在岛上有南灶陈村、南灶中村、南灶庙儿村、南灶罗村、谢垌村、新乡村、滘脊村、北灶上村、北灶中村、北灶垉(páo)寮村、北灶尾(尾兴)村等11条自然村。

其四、凤辇(niǎn)岛

位于南滘岛与巴东岛之间,其西北与五里岛相邻,南与巴东岛的地聚相望。南北走向,呈带状。南北最长3公里,东西最宽1.5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四周均为浅海,到南滘岛或巴东岛可涉水徒步而过。岛上有风辇村和霞瑶村,岛以风辇村为名,称为凤辇岛。土质多为滨海沉积物形成的黄色滨海沙土,岛上居民以农为主,兼煮盐、晒盐、采海为生,是南三岛盐业生产主要产地。

其五、巴东岛

位于南三岛的西部,其东为凤辇岛,西为调东岛、北涯岛,南临湛江港湾海面,北靠五里岛。南北走向,呈半环状,南北最长6公里,东西最宽2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南三岛第三大岛。岛上有巴东圩,土地干旱贫瘠,东部多为滨海沙地,西部多为黄色砖红壤土,湖村一带原有一片原始森林。岛上有上木历、下木历、南兴(南罩)、巴东、巴东圩、上黄其、下黄其、淡水冲、路西、上坡、彭屋西、麻林、新和(新屋儿/新屋仔)、新华(新沟华)、大坡、北海儿(北海仔)、上垌、禾地坡、湖村、地聚下村、地聚中村、地聚上村等22条自然村(圩)。居民以农业、采海为生。岛上交通相对便利,东在浅水时可徒步涉水过风辇岛,北有“五里渡与五里岛相联,西有“调东渡”过调东岛。此外在湖村湾和新和村的灰炉底均有船通往霞山(古称海头)与大陆交通。

其六、五里岛

位于南三岛的西北端,东为吴川鉴江出口海面,西与黄村岛相邻,南为巴东岛,北隔南三河与坡头镇相望。东西走向,呈长椭圆形,东西最长5公里,南北最宽2公里,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周边长8公里,与大陆距离1.5公里。岛上有条五里村,岛以村为名,因而叫五里岛。土地贫瘠干旱,多为浅海沉积物形成的黄色滨海沙土。

其七、黄村岛

其八、调东岛

其九、蟛蜞墩岛

其十、北涯岛

地形、地质、土壤

南三岛原为10个大小不等的群岛,是在建国前后陆续经过人工筑堤逐渐连接起来,于1958年10月正式成为一个大岛。

岛内地势平缓,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度不等,海岸线曲折,全长83公里。

全岛中间较高,四周稍低,地形属于滨海平原类型和滨海台地类型。

滨海平原海拔2~20米,滨海台地海拔20-30米。

全岛最低海拔2米,最高为大岭,海拔30.5米。

还有大散沙、大风柜沙、横滩沙、端州墩等沙墩。

潮汐现象以水文

南三岛的潮汐现象,主要是太平洋潮汐经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后形成的。由于地形的变化,潮差亦各有不同。

气候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概况

一、水资源概况

无大型河流,水源缺乏,地表水全靠下雨,但蒸发量大,流失多。

南三岛地下水源为湛江八大水源地之一。

二、土地资源

全岛陆地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

七、自然灾害

自古以来深受风、潮、水、旱、虫、沙等自然灾害侵袭。

据有关史料记载:

清代: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初八夜,飓风大雷雨,沿海一带平地水深数尺......溺死不计其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闰五月十七日,大风拔树破屋,连日大雨,濒海地区,潮田谷粒无收。

清咸丰六年(1856年)风雨大作,洪水淹没田地,摧毁房屋......饿殍遍地。

广州湾租借地时期(1898~1945):

1928年,大旱,大群蝗虫飞到南三群岛,造致失收。

1932年,发生大冻灾,90%以上春收作物失收,造成严重灾荒,外出逃荒者3500多人,饿肿者800多人,饿死者270多人。

村民委员会与自然村状况

东湖村民委员会

湖村、调东村、新门口村、北涯村、北涯头村

东湖村民委员会位于巴东圩西部,与霞山区隔海相望,有南三码头,是南三岛与霞山区的主要海路交通点。下辖大坡、北海儿(北海仔)、上垌、禾地坡、湖村、调东、调安、高寮、新门口、蟛蜞墩、北涯、北涯头等自然村。驻地南三码头,截止2003年,共有1696户,总人口6789人,耕地5743亩,其中水旱田1165亩,坡地4578亩,有古遗迹“王城”和法军“南营”旧址。

湖村(含上垌、禾地坡、北海儿),因村建在积水湖旁,故名。村东北原有一片原始森林,俗称湖村山,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被毁。村民的姓氏,除禾地坡有李姓、陈姓外,均为张姓。据记载张姓先祖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从麻斜张屋村迁来,是麻斜张氏大宗祠的分支。而麻斜张氏则于1273年从福建迁来。

截止2003年,全村有2000多人(含上垌、禾地坡、北海儿),村民以农业为主兼采海为生,今以种菜和海水养殖业为主。

村北有湖田公路,可直通田头圩、南三旅游区。

巴东村民委员会

上木历村、下木历村、南兴村、彭屋西村、麻林村、新和村(新屋仔村)、新华村、下地聚村、中地聚村、上地聚村

五里村民委员会

岭尾村、油吉塘村、大山脚村、樟木村、黄其村、老谢村、山儿村、中间垌村、五南村、新来村、上郭头村、陈屋村、岭儿村、黄村

南滘村民委员会

谢垌村、滘脊村、南灶罗村、南灶庙儿村、南灶中村、南灶陈村、凤辇村、霞瑶村

南米村民委员会

米粘村、米粘坡村、南头塘村、竹根村、围岭村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可乘坐湛江公交908路到达南三旅游区,票价12元。

进出大岛交通

霞山海滨码头至南三码头乘轮渡用时20分钟左右;霞山海滨码头至南三码头快艇用时5分钟左右。自1987年扩建霞山海滨码头后,各种车辆乘轮渡可直通岛内公路,通往岛内圩镇、村庄和南三旅度假区。(轮渡,本地称车渡,自湛江海湾大桥和南三大桥开通后已经停开)。

南三岛公交车

湛江公交908路:南三岛至霞山的公交线路,于2012年6月开通,10万南三人终圆“公交梦”。这是2011年南三大桥开通后,又一项民生工程在南三岛的发展历史上,迈上重要的旅程碑,不仅让十万民众彻底告别世代摆渡之苦,也为南三岛旅游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营运时间:06:30-20:00,票价:分段收费,2-12元。

途经站点:南三旅游区(始发站)—姓游村东路—山塘村—姓游村路口—永南路口—青训村路口—龙江路口—白沙村路口—镇政府—田头圩—蓝田路口—解放路口—窖脊村路口—新香村路口—罗村西路—南灶中村—舜广小学—霞瑶小学—上木历村—上木历村临时站—巴东圩—南兴村路口—路西市场—路西路口—新和村路口—南三二中—调东—南三大桥—赤后村路口—井头村路口—麻斜中学—麻斜村委会路口—新村环村路口—烟楼站—麻瑶站—张屋村—黄屋村—麻斜田头村—妇幼保健院—海港新城—区地税局—麻贯路口—北山路口—南油迎宾馆路口—坡头区政府—烟楼小学—奋勇大道南—奋勇大道北—大桥收费站—海湾大桥西—巾帼水产公司—国联水产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绿华路中—城市假日—锦绣华景—绿华装饰市场—供电大厦—菉塘—昌大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后门—海滨公园—东堤路—东堤车站(终点站)。

村名趣说

对于南三岛的村名趣事,其实在过去的早些年间就已引起我的关注。那时,玉泉父亲时常与我们兄弟几人说起南三岛,说起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南三人和南三事,其中,对南三岛一些村庄的历史变迁的讲述,就很令我们大开眼界。  据传说,当年最早迁移到南三岛上居住的先民,是一户梁姓人家。一日,他飘洋过海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海岛,发现这里虽然荒凉,但水草肥美,林木葱茏,四处皆为鹭鸟栖息之所,感觉风水很好,于是,就举家迁居于此,定居于海岛中部,历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这位先民就是南三岛新定村的先祖。但是,关于南三岛究竟从何时起就有人居住的、抑或最早迁居南三岛的先民,又是从哪里迁居而来的问题,迄今都是一个历史之迷,无论是历朝的正史、野史,抑或是在历朝的地方志书里,都少有记载,或为空白。以至连南三人都弄不明白他们的先祖究竟从何而来的问题。 就南三岛而言,它是中国第七大岛,在广东省内,也名列第二。它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个用人工联起来的海岛。因为在历史上,南三岛是一个散落在广州湾海面上的群岛,它由11个互不相连的小岛组成。这11个小岛,包括田头岛、灯塔岛、凤辇岛、巴东岛、南滘岛、五里岛、调东岛、黄村岛、北涯岛、地聚岛、蟛蜞墩岛和特呈岛。

历史事件

湛江地区旧称“广州湾”(Kwangchowan)。有学者考证说是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此地位于港湾的出口的内侧,不像龙海天、碧海银滩那样风高浪急。小船可随意靠泊,一个传统的渔村。当年法国人避风闯入湛江,这里是第一个登陆点。广州湾因而得名。

这是靖海宫前的海面,当年法军把战舰停在海面上,用小艇从这里登陆,入侵广洲湾村坊。

“广洲湾村坊”

打开广东地图往沿海方向查看,可见到在湛江市的东海岸边上,呈三角形分布着三个岛屿:最远的为硇洲岛,东海岛与南三岛并列,中间海峡夹了个小岛特呈岛。

“广洲湾村坊”(现称“南三镇灯塔村委会”)就在南三岛的东南面,与东海岛、特呈岛隔海相望。

“广洲湾”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已有其名,指的是广东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汛以南的几条自然村及附近海面。明朝设“南三都广洲湾村坊,殷、曾、陈杂居,分四、五村”(清光绪《吴川县志》)。

古人是非常看重“广洲湾”的。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维新报》《中外大事汇记》兵防汇第五《广洲湾形势考》这样描述(省略号为删节):

“广洲湾系高州府辖境,在吴川县之南。……一水回环,最擅形胜,不独可为水师停泊之区,且可作通商口岸……

广洲湾形势有数处可与香港并驾齐驱,有数处比香港更扼奇制胜。……尝考此湾舆图,长约二十咪,可入港内者只有两窄口,周围有陆地关锁。港内水深,由三寻半至十寻不等,湾泊甚便。港之东口阔约一咪半。……虽极大战船,亦可容大部湾泊,安稳无虞。……有城名赤坎为贸易要区,其生意多与澳门、江门来往。赤坎入口货,以洋纱匹头鸦片为大宗,其他各项货物,到者亦多。至出口货,则以生油草席为大宗。……查此湾与西江相隔,仅有内地小山一层。除此以外,无甚阻碍。……”

军事要塞

所以,清政府曾在此驻重兵,筑炮台。当时有一邑人吴河光曾登临炮台,有感而赋诗曰:“孤台南枕广洲湾,飞派奔涛撼远山。要地原来跨两郡,偏隅今竟作重关。”吴诗的两郡,应指古时的合浦郡和高凉郡,亦即包括了粤西整体和广西东南部。可见古人早已看到了广洲湾对中国南方发展的重要性。

广洲湾的天然良港

国人看重广洲湾,外国侵略者也知道此地的不凡。1701年,法国一条叫“白雅”号的船只就停泊在广洲湾避台风。也不知其是偶然发现还是有谋而来。船只在避风期间,船员竟登陆测绘广洲湾一带地形图带回国献给法政府。

然而,把这次法国船只的避风与1897年之后中国和广洲湾所发生的事联系起来看,“白雅”号的避风是假,探情况是真。

法国的占有野心

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又以避台风之名闯入广洲湾。

1897年3月,法国强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将海南岛让与任何他国”,开了各列强瓜分中国的先河。

1898年4月,又向中国提出照会,不得将越南邻近各省即云南、广西、广东“让与他国”。同年4月9日,法国指定“中国国家将广洲湾作停船趸煤之所租与法国国家九十九年”。

同年4月22日,未等中国具体确定,法国即派海军准将福德·杜基吐鲁为头率三条战舰,载兵数百人从越南驶过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北上,正式武装入侵广洲湾。在广洲湾村坊海边的炮台上升国旗、搞庆典,还鸣炮21响以示胜利。之后,马上在附近修建兵营,建起炮台和灯塔。

法军入侵广洲湾村坊后,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扩侵行动。据当时的两广总督谭钟麟和广东巡抚鹿传霖呈奏章述:“法人……常有兵轮在广洲湾一带往来游弋,测量水道,绘画形势。其处心积虑,盖欲于粤之高、雷发展,得一固煤之所,内以扼省港之门户,外以联越南之声援,且可窥伺琼、廉,垄断矿利,蓄意已久,今见德据胶澳,俄租旅顺,遂思效其伎俩而逞志于粤。此法人索取广洲湾租界之所由起也。”奏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国入侵广洲湾的目的。

租借条约

在这之后的中法双方签订的所谓的租借条约中,法国人又有意把“广洲湾”改成“广州湾”,更暴露了其企图是要无限量地扩大侵占范围。

“广洲湾”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来。据汉语解释“洲”字是水中陆地的意思。而去了三点水的“州”字就是行政区域的意思。可见一字之改,就把法国侵略者的野心暴露无遗——占领整个广东之南,广西之东,甚至更广大。

广洲湾村坊群众以木棍禾叉对阵法军兵营——抗法斗争首先从这里举旗

反抗斗争

法国侵略者入侵广洲湾村坊之后,村民旋即进行了勇敢的斗争。

《李玉光百岁寿辰,畅谈吴川人民抗法斗争史》是这样真实记载斗争经过的:

我祖父的结拜兄弟陈跃龙(南三岛田头村人)。当日他在南三岛广洲湾岸拉大网捕鱼时,发现军舰多艘从硇洲岛东南方驶来,驶近广洲湾口外海面便下锚停驶,放下小艇两艘并排从海面驶入广洲湾口外航道探测航道水位情况,打旗引航,三艘军舰起锚驶入到广洲湾(大王公庙海湾)抛锚停驶。军舰派兵下艇登陆占领雷锡村和沙头村。法军从舰上搬下大批帆布,搭帐蓬屋设营驻军。又立灯桩,悬挂灯具作航标灯。

之后,法军用小艇多艘探测从广洲湾到特呈岛南北航道。派兵占领了北崖头,接着占领了麻斜嘴。

法军占领了整个南三岛和麻斜嘴后,再派出三艘军舰停在麻斜至霞山之间的海中,探测海头港动静,用小艇载兵登陆,占领了海头汛(霞山)设营驻军。

陈跃龙与陈竹轩分别观察了全过程后共同商量,发动数百群众,手持木棍、竹杆、刀叉等干涉法帝占领军。群众强烈要法军拆掉帆布屋,撤回舰上。法军搬出清政府已“同意”为据,对群众软硬兼施,但群众根本不听,再三抗议,要法军立即撤回舰上。眼看着法军就要动枪炮,群众生命危在眉睫。陈跃龙、陈竹轩为了保住几百人的生命,只好指挥群众离开,另作计筹。

村民的抗法行动暂时停止了,可法国人却更疯狂地实施侵略并开始杀人。从1898年6月19日到10月12日,四个月时间打死打伤反抗者和村民近100人,并大肆烧屋劫财,强占民居。“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法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吴川、遂溪两县农民开展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历史意义

从上述的材料广洲湾村坊确是法国侵略中国最先踏入的一块国土,广洲湾村坊人民是吴川、遂溪人民抗法斗争的先行者。可是,由于历史调查和研究的忽视,未能把法军入侵广洲湾和广洲湾人民抗法斗争加以研究,没有把“广洲湾”与“广州湾”说清楚,致使“广洲湾村坊”的历史长期被埋没。因此,广洲湾村坊的保护、开发、建设有着非凡意义,绝不能忘记、埋没有这块历史纪念地。

主要景点

南三岛天然乐园,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这里的海滩宽阔平坦,沙质洁白如银,含有丰富的珍珠层粉和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海浴者可以放心心情地畅游,冲浪,嘻耍。

“乐园”沿海的防风林带,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与洁白的海滩相映,有如南疆的“林海雪原”。夏日炎人感受到浓厚的大自然气息。

您可以在乐园海浴、出租、饮食、住宿、娱乐,进行小型会议、疗养、夏令营和团体旅游等,乐园里备有物美价廉的

海鲜包餐,并根据需要提供各种专门服务。南三岛天然乐园在人们心中留下许许多多的美好的记忆。

广州湾村坊

广州湾村坊已改名为南三镇灯塔村委会,已由原来的四、五个村扩展到14个村,人口6000。村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和对虾养殖,生活安定。

法军入侵时,一个海湾直入南三岛腹地,广洲湾村坊分布在海湾两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三岛开展联岛工程,将十岛联成一岛。广洲湾村坊前的海湾变成陆地,现是千顷良田,风光秀丽。散落在田畴四边的乡村已改昔日破茅屋旧貌,新式小楼房、农家院与平畴绿树相映成趣,充满现代气息。与田园相接的沙滩和大海波涛壮阔,沙平浪白,是观沧海、玩沙滩的“梦幻之地”。

村民都过上了新生活,但对法军入侵和前辈抗法故事经常挂在嘴上,说起来有声有色。南三镇政府、湛江市振兴南三经济促进会拟在广州湾村坊开展新农村建设,把历史和现代结合起来开发广洲湾村坊旅游区和建设抗法纪念馆等设施,把这里打造成爱国教育、渔农旅游、海滨度假等基地。

文物古迹

1899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向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行租借广州湾,含南三岛,南三岛成为广州湾法租界的一部分。

广州湾靖海宫,坐落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灯塔广州湾,建于明朝,已有四百年历史,1999年9月列入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靖海宫面积240平方米,座东南向西北,面临大海,供奉的是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的妈祖林默娘。本地行船人无人不晓,香火很盛,湛江许多名人大贾常去进香还愿。

宫里除神像外,还供奉着一块黑色的大石。这块石头相传以前有一位渔民海里拖网捉鱼,一天起网时,网里没有一条鱼只有一块大石。他气极,随手把石头抛回大海。但奇怪的是,他换了几个地方下网,都网起这块大石。他怀疑是神灵作怪,便对石头许愿道:“如果你是神灵,就保佑我捕鱼满舱,我立你为神。”后来,他天天满载而归。渔民很高兴,便将石头立在沙滩上,盖起寺庙供奉。几百年来,这靖海宫香火不断。靖海宫离海边不过十余米,离海面也不过二三米高,但据当地渔民说,不管海上有多大的风浪,海水都打不到宫里。

特产

南三岛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小岛,四周的海鲜种类奇多。如:虾、鱼、蛤蜊(贝类)、生蚝(生蚝学名牡蛎,贝类软体生物) 、鱿鱼、鲍鱼、螃蟹(膏蟹、肉蟹、油蟹、大闸蟹)等等许多海鲜。其中,尤为南三岛的虾是最出名的,因为南三岛的虾出口到世界各地,就如美国的十条虾当中,就有一条或者两条是南三出口的虾。

开发

2001年,南三岛东海岸风景旅游区被评为湛江市八景之一,命名为“南三听涛”。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南三旅游业开发不尽人意。如何开发南三“涛声”成为问题。

资源挖掘

南三岛东临南海,西邻湛江港,海岸线长83公里。与霞山市区近在咫尺,隔海相距2公里。岛内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不少。有广州湾靖海宫和陈氏小宗祠,均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龙女庙和龙女庙碑记、南三灯塔、冼吴庙等。岛的东部有闻名全国的木麻黄防护林带和碧海银沙,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有识之士建议兴建南三岛跨海大桥,解决交通问题,开发南三岛。这一建议笔者赞同,但建桥从论证、规划、立项、筹款、施工等,还需要若干年。因此,南三岛的旅游业不应该也不可能待到大桥建成后才开发。只要改变观念,认真规划,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全可以打造我市滨海旅游又一名牌景区。

资源开采

岛上的靖海宫,始建于明朝。法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广州湾,引发了南三人民抗法斗争,靖海宫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田头村陈氏小宗祠,清代始建,是抗法民团旧址。南三灯塔是1898年法国入侵广州湾始建。岛上老梁村红坎岭是法国军队南营遗址,当年南三人民云集千人于此首举反法斗争。以上这些,为历史古迹旅游提供了实物。

南三的木麻黄防护林带环绕全岛,在东海岸形成林海,环境幽静,清新怡人,风吹绿色长城,林涛鸣响。在林区开辟森林浴、野餐烧烤等项目是可行的。林带外面是一望无际的白茫茫沙滩,沙质透莹细软,可举办沙滩球类比赛等项目。海边远眺,白浪滔天,涛声如雷贯耳。晨曦观海上日出,傍晚看渔民拉网,还可购到渔船刚打上来价格廉美的生猛海鲜,现煮品尝,其乐无穷。要重点筹划好滑浪、海上游乐、看海景、听海涛、吃海鲜等一系列玩海项目。

发展前景

由于南三旅游业“粮草”甚缺,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档次过低,制约了南三旅游业开发。笔者提议:一是千方百计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市、区、镇有关部门“开动机器”,降低门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南三旅游知名度和引客上岛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湛江工博会、红土文化艺术节,各种旅游推介会、招商会、博览会等商机,抓住机遇,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商家参与南三旅游区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举办专题研讨会,研究策划近远期旅游规划。当前要找准切入点,先上“短平快”项目,聚集人气,盘活景点,积累资金。三是开辟霞山———南三旅游专线渡船(或游艇),末班收渡时间应延至晚上十二时。降低车辆自驾游过渡收费标准。整顿岛内交通秩序,取缔“三无”车辆营运。整治东海岸餐饮店周边环境,达到干净卫生,菜式质量保证。改善岛内道路设施,景点之间道路应实现硬底化。在南三码头上岸处,耸立大型南三旅游导游图,沿途设置景点路标指示牌,让游客一目了然。随着“硬件”档次的提高和“内功”的日趋完善,南三岛旅游市场的兴旺发达指日可待。

阅读量:29 更新时间:2025-09-05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名字由来
  4. 自然地理
  5. 村民委员会与自然村状况
  6. 旅游信息
  7. 村名趣说
  8. 历史事件
  9. 主要景点
  10. 文物古迹
  11. 特产
  12. 开发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