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海陵岛

广东省阳江市的岛屿

海陵岛,原名螺洲,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陆地总面积108.9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105平方千米,区域岸线104千米,主岛岸线75.5千米、海域面积640平方千米。为阳江市最大岛。海陵岛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如太傅庙、灵谷庙、古炮台、镇海亭、观音阁等10多处。1994年5月,海陵岛被列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1月,海陵岛大角湾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海滨旅游区。

  • 中文名
    海陵岛
  • 地理位置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
  • 面积
    108.9 km²
  • 气候类型
    海洋性季风气候
  • 年平均温度
    22.3℃
  • 海拔
    389 m
  • 地理坐标
    北纬21°33'~21°39',东经111°48'~112°01′

基本信息

作为广东第四大岛,海陵岛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是广东滨海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宝岛、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国家海洋公园、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国家中心渔港、国家水下考古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称号;2016年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海岛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2020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6月,海陵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名单。

根据《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海洋空间格局,结合海岸带地区各具特色、优势集聚的“湾区经济”。海陵岛被纳入广东省六湾区一半岛其中之一。

11.png

命名

海陵岛形似角螺,原称螺洲。宋末张世杰兵败崖山,于此台风,世杰赴海而死,葬于岛东端历岸村,岛遂易名海陵山。建国后改今名。

历史沿革

海陵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或罗州、螺洲)。从卫星图中看,凡白色地带于宋末还是大海,被一群少山屿分割包围,泡在水中一个个的小山屿,因此人们把它看成一群海螺,故称之为螺州;后来,随着地理变化,水位下降,海陵渐渐从海上浮起来,变成了一望无边名副其实的“海中丘陵”,这才叫做海陵。

关于海陵岛的最早记载源于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记要》,书中记述:“江西南大海中有‘海陵山’,周三百里,旧名罗洲,又名螺岛,列为数峰,其中有‘草王山’,高三百丈,其东有‘平章山’,下有‘平章港’,受海陵涨潦,以达于海。”

古阳江属宋康郡,叫海陵令(县)。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起,海陵岛一直被作为沿海军事设防重地;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在租借香港岛的同时,提出租借海陵岛,未获中国政府同意。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海陵作为商埠的构想。

1992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陵岛上设有海陵、闸坡两个镇;2010年实行区镇合一实行扁平化管理,现辖闸坡镇,岛上有5个居民社区、19个村委会、132条自然村,户籍人口近10万人。

海陵岛内拥有大角湾、十里银滩、马尾岛等12处世界一流的天然海滩,海滩面积约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5。岛上全年平均气温22.3℃,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水浴时间长达8个月。全岛绿化覆盖率达到96%以上,海水水质、岛内空气、噪声三项主要环境保护指标均达到国际一类标准。

2008年8月,由江城区负责海陵试验区,下辖海陵岛。

位置境域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地理位置为北纬21°33'~21°39',东经111°48'~112°01′。北距大陆4.6千米,距阳江市区20千米。海陵岛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3千米,宽10千米。全岛陆地总面积108.9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105平方千米,区域岸线104千米,主岛岸线75.5千米、海域面积640平方千米,为阳江市最大岛。海陵岛东、北、西海岸曲折多滩,沿岸水浅;南部海岸较平直,除岬角外为低平沙岸,东北、西南端为傍山海岸。四周岛礁散布,由东至西有老鼠山、寺仔山、龟山、三山,马尾大洲马尾洲仔、蝴蝶洲、西寺仔山等。西南端闸坡港为粤西重要渔、商港。西与大陆间水域称海陵湾。

地理环境

地质

海陵岛以寒武系变质砂岩、页岩、粉砂岩为主体岩石,尚有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及燕山三期、四期花岗岩小岩体。低平处覆盖第四系海相砂层、砂砾层、含独居石、锆英石砂矿。

地势地貌

海陵岛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和海积平原部分丘陵直逼海岸发育成海蚀崖。海陵岛上冈峦起伏,中间高,西部次之,东部稍低。中部和东西两端为丘陵地,南北濒海区为山间小平原。有200米以上山峰7座,最高峰草王山海拔389.9米,位于岛中部,西南部竹眼顶海拔371.2米,与草王山对峙,为全岛第二高峰,西南端望寮山、马尾山由东向西伸入海,形成此岛西南突出地势。各山丘间形成众多小平地。平原地区以海积和冲积为主,还包括宽广的沙坝、沙滩和沙泥滩。

气候

海陵岛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2.3°C,年降水量为1816毫米。6~11月为台风季节。年平均风速5.0米每秒,4~9月盛行东南风,10~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水浴时间长达8个月。

土壤

海陵岛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赤红壤、水稻土、滨海风沙土、滨海潮滩盐土和咸酸水稻土。其中丘陵地区大部分为赤红壤,平原地区大部分为水稻土,沙滩大部分为滨海风沙土,靠近岸线有少量滨海潮滩盐土和威酸水稻土。

植被

海陵岛植被以草类植物为主,合水线处长有乔、灌木。

水文

海陵岛淡水充足。地下水深1~2米,含量丰富,适饮用。

资源状况

林业资源

截止2014年,海陵岛林业用地面积5742.7公顷,有林面积5447.7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786.7公顷(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009.8公顷),森林覆盖率51.8%,林木绿化率57.3%,已初步建成了点、线、面结合,网、带、片相连的森林生态系统。

渔业资源

截止2014年,海陵岛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达105种,可开发用于增养殖的品种有20多个。海水增养殖方式为粗养、精养和精粗养多种方式相结合,养殖范围囊括滩涂、浅海和岸上,优势品种养殖呈基地化、产业化特点。海水养殖类型有对虾、牡蛎、泥蚶和海水鱼类养殖等,海陵岛拥有一大批海水养殖基地,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全省著名的海陵湾浅海桩架吊养牡蛎基地,闸坡旧澳湾网箱养殖基地等。水产养殖面积6.8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4300亩,贝类养殖面积5.9万亩,网箱养殖8892个,面积25.8公顷。网箱养殖主要分布在旧澳湾、长沙环、青峙和北洋四个区域,养殖的品种主要有:黄特鲳、军曹鱼、美国红鱼、软唇、石班鱼、鲈鱼等20多个品种。

水资源

海陵岛水资源总量为1.15亿立方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0.16亿立方米(包括河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岛内有水库11宗,其中中小型3宗,小型8宗。山塘22宗,总库容874万立方米,其中有库容500万立方米的草王山水库和鸡坑水库,200万立方米的水响水库等;岛内日常饮用水资源通过管道直接由市自来水厂供水,供水管网按日供水量5万立方米标准设计,可供30万人的日常使用,日均供水量达2.5万立方米,年均用水量达720万立方米。

风景名胜

综述

海陵岛作为广东第四大岛,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是广东滨海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2016年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海岛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2020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海陵岛拥有海滨旅游资源,如太傅庙、灵谷庙、古炮台、镇海亭、观音阁等10多处。岛内有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十里银滩风景区及金沙滩风景区,各景点先后开发了冲浪、水上快艇、碰碰车、骆驼沙滩游、激光射击、情侣车、升空伞、沙滩骑马、沙滩足球、海上水球、沙滩文艺表演等项目。十里银滩中段,银海城内还有一座面积6万平方米,中国最大的仿宋建筑――宋城,城内有53座仿宋建筑。

十里银滩

十里银滩位于海陵岛南面,风光毓秀,粗犷壮阔,与石角滩接合成螺线型,总长9.5千米,宽60~250米,面积3.45平方千米,银滩腹地平坦广阔,可供开发面积达22平方千米,已征用开发1100亩,建有皇宋螺城、中华民族苑和影视明星碑等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道路4.2千米。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十里银滩金色的沙滩上,是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现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是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主馆占地面积12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是广东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项目之一。馆内放置着一艘千年不腐的海底古沉船,“南海一号”以及从古沉船打捞出的10多万件瓷器、金器、玉器等。

马尾岛

马尾岛位于海陵岛西南端,与闸坡镇山岭相连,海岸线曲折多弯。三面环海,实为半岛。这里是海岛的最西角,是观日落的最佳地点;岛内有北帝庙景点。

大角湾

大角湾位于海陵岛闸坡镇东南方,是海陵岛知名度最高的景点。美丽的大角湾滩长2.45千米,宽50~60米,海湾似巨大的牛角,故得名大角湾。主要旅游项目有冲浪、橡皮艇、摩托艇、沙滩赛马、骑骆驼、沙滩排球、逐浪溜冰、激光射击、钓鱼、烧烤等。

银海城旅游度假区

银海城旅游度假区占地六万平方米,建于1994年,城内53座宋式建筑。城内有忠烈太傅祠、渔文化馆、金銮殿、天下第一螺馆等娱乐项目及工艺品市场、超市、酒楼等服务设施。

灵谷庙

灵谷庙位于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庙址在村首,庙门口西向,正对浅海湾,庙宇属民间神庙,色彩艳丽,浓青重彩,正殿的供台主位是战神“灵谷公”,神坛两侧有真人大小彩塑。

太傅墓

太傅墓,位于岛东力岸村,距平章约2千米山路,为海陵岛历史可考较早的文化古迹。太傅墓是南宋爱国将领张世杰的陵墓。里面现存的太傅墓直径16.6米,横宽28.35米,仅留一块高1.8米宽0.8米的青石墓碑在墓门外,题刻清晰。

北洛湾旅游风景区

北洛湾旅游风景区面临南海,三面环山,占地面积234000平方米。景区包括海滨浴场、酒店、宾馆、娱乐中心、高级别墅度假区等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景区还有将军石、海盗藏宝洞、牛石、一线等自然景观。

南方假日海滨浴场

南方假日海滨浴场位于省级旅游度假区大角湾西侧的南方假日海滨浴场,面积约5万平方米。依傍望寮岭,内设园林式的沙滩茶吧、竹寮等。

红树林湿地公园

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面积约480亩,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林7种,鸟类189种、甲壳动物29种、鱼类25种,是以亚热带红树林湿地为风景特征,以生态保护为主,以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为辅的多功能生态公园。是海陵岛“新八景”之一。

海洋公园

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海陵岛南部,范围从西起海陵岛北洛湾景区铁帽山,经大角湾景区海域,东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东侧海面,规划面积19.27平方千米。以海陵岛南部沿海大角湾(或称大角环)地理单元为主体,包括陆地面积约1.37平方千米和海域面积约17.90平方千米,公园东西长约4.91千米,海岸线长7.12千米。

历史文化

民俗

龙舟节

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阳江都举行龙舟赛,逆水赛龙舟,内地在江河(漠阳江、鸳鸯湖)划龙船,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坐挠手50人,船上有一名锣鼓手,以壮船威。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肉包子)等奖品。

风筝节

阳江风筝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古代传递军情,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活动,延续于今。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代表队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在国内,阳江凤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南江北坊”两大流派,被誉为中国南派风筝杰出代表。1991年,广东省体委授予阳江“凤筝之乡”的光荣称号。现阳江已建成14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名观众的“南国凤筝竞赛场”(由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题)。每年农历九月九口重阳节,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放飞表演(比赛)。

唱山歌

阳江山歌源于初唐。其中一种山歌表演形式名叫“跳禾楼”,此种古老的斗歌意在祈求农家丰收。还有妇女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的“打堂梅”及海边渔家的咸水歌“对叹”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动。

拉地网

拉地网是海边渔民一种传统的浅海捕鱼方式,由两艘渔船在海中布下巨网,再由沙滩上的人们将巨网两端的总纲拉上岸以捕捞各种鱼虾。拉地网是海滨风景中饶有情趣的一景。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拉地网,领略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和留下齐唱“拉网小调”的倩影,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体验。

高留圩

阳春的“高留圩”历史悠久。“高留圩”每年一度,农历五月初四这天,各式各样的木器、竹器、藤编织品云集高留河滩,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抢购各种编织品、工艺品,据说这些经过高留水浸使过的工艺品,永不蚀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留圩”吸引了无数游人。

瑶族风情

阳春县有瑶族同胞约一万人,居住在云雾山区之中,语言、服饰、节日、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瑶胞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载歌载舞,别有一番风情。

渔民风情

阳江市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六个全国重点渔港,渔民的生活习惯,穿戴打扮,风俗习惯、烹调技巧,渔歌曲调,独特有趣。

人类活动

行政区划

1992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21]截至2024年4月,海陵岛归属海陵区,辖闸坡镇,有5个居民委员会和20个村民委员会。

经济

根据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海陵试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6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24.91亿元,同比增长7.5%。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00亿元,同比增长2.1%。规上工业增加值0.86亿元,同比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8%,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6.6%;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5.7%。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1亿元,同比增长6.9%。

教育

海陵岛“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9.5%,中小学教育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力度加大。

卫生医疗

海陵岛“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有海陵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

基础建设

海陵岛“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海陵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接近60亿元,年均增长23%,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海滨路、银滩大道、大角湾东区环境改造、岛西路、闸坡渔港中心改造等工程顺利完工。

交通运输

海陵岛交通便利,经广湛高速公路至广州仅2小时,经沿海高速公路至珠海仅1.5小时。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千米,距湛江230千米,距珠海160千米,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粤西、粤东、粤中的海上中转站。阳江市区车站及二运站与闸坡汽车总站之间每隔15分钟对开一班直达快车,票价12元。岛内有中巴、电瓶车、黄包车,以及载人机动艇、快艇等交通工具,十分方便。325国道、广湛高速、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325和S277国道(广湛公路)与站港(阳春火车站至阳江港)一级公路形成了阳江市陆路交通的“十”字架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特产

角子

“角子”是海陵岛当地人在农历七月十四过中元节时做的一种小食,闸坡人把“角子”叫做“叶薄包”,现今闸坡的酒店已把“叶薄包”进行改良,成为当地有名的包点。

鱼丸

闸坡鱼丸以其形佳味美、香滑爽口、营养丰富、能保持鲜鱼的原汁原味而著称。

鱼面

鱼面是闸坡渔港名菜之一。俗称敲鱼面。一般吃法是炒鱼面或者煮汤面。闸坡的鱼面独特之处,可归结为四个字:软、滑、甜、爽。

马鲛鱼饭

香喷喷热腾腾的马鲛鱼饭,它的风味独特,是渔家接待贵客席上的最高礼遇。

艾糕

艾糕,阳江人叫“艾妈(阳江人把所有糕点都称为‘妈’)”,外地也有叫艾糍粑的。

所获荣誉

海陵岛以“南海1号,丝路水道”的美誉入选中国十大宝岛;以“南海边的明珠”和“阳光、沙滩、海水的完美结合”,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它拥有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中国最佳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首批国家海滨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水下考古基地、首批国家级中心渔港等一批“国”字号品牌。

1989年5月,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风景名胜区。

1994年,十里银滩海滨浴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中国最大的海滨浴场,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994年5月,海陵岛被列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2001年1月,海陵岛大角湾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海滨旅游区。

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

2015年10月,海陵岛批准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6月,海陵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名单。

阅读量:34 更新时间:2025-09-05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命名
  4. 历史沿革
  5. 位置境域
  6. 地理环境
  7. 资源状况
  8. 风景名胜
  9. 历史文化
  10. 人类活动
  11. 所获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