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技术优势 无偿帮扶农民增收
他视农民如兄弟,通过推广农业技术,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工作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400多场次,深入种养基地开展点对点指导1400余次。经他无偿志愿提供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基地30多个,培训的农民达5000多人。
通过他指导的“羊肚菌”和“保护地黄花菜”两项农产品入选“2022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特早熟”黄花菜种植模式入选山东省农业新品种集成推广典型案例并在全省获得推广。为了扩大服务范围,发挥更多农技人员的技术优势,2021年牵头组织成立了“姜新田园通”,通过全方位点对点帮扶,包地大户王伟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聊城市辽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市级龙头企业”,聊城市兴堂牧业张东福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
创新工作方法 推广培训农业知识
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实现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今日“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陈腐观念在不少农民朋友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但在姜新看来,这一思想早已落伍,农业是一个亟待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设施创新的产业。就拿姜新为张炉集镇群众举办的一次农业技术培训来说,虽然他悉心讲解了大棚种植技术,并手把手地进行了示范,两天后打电话给参训的农民,得到的反馈是大家都踌躇不前,一周后,才有部分群众动起来。姜新说,与农业技术的缺乏相比,农民的守旧思想更需要改变。多年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这种情况“欲速则不达”,有时候着急上火反而起反作用,所以他没有过多地埋怨群众为什么不按要求做,而是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从自身做起补短板、堵漏洞。
二十多年来,他琢磨出了“讲——教——盯”三步工作法:对于有共性的问题,必须“讲”,让农民迅速知晓,不误农时;讲完了,还要钻大棚、进农田,手把手地“教”,让农户不仅知道干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干;教完了并不是万事大吉,依托他对多数农户的了解,最后一个环节“盯”是不可或缺的,要盯着群众干完。“盯得紧了就完成得快,稍一松,干得就不彻底。”姜新说,大部分农业专家都完成了前两步,但“最后一步”或是没有了,或是泄劲儿了,导致虎头蛇尾、前功尽弃。
精进至微至远 服务时刻在岗在线
姜新的精益求精,体现在他的技术指导“无短板”,工作方法“无漏洞”,服务态度“无缝隙”。姜新的“咨询热线”是24小时服务的,他的床头旁边放着一个触手可及的板凳,晚上就把手机调成振动,他说:“很多种植户打电话咨询有时不分时间段,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有,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也有,这样做就是为了在不打扰家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二十多年来,他不畏严寒酷暑,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作为党派主委,姜新带领的九三学社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先后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全国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被九三学社山东省委评为“全省社会服务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围绕乡村振兴,姜新经常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形成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调研报告,并多次获市委书记、市长、区委书记签批。
文章来源
山东文明网-文明山东
阅读量:28 更新时间:2025-09-24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