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1978年靳尚谊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采风期间收集素材,1991年结合欧洲考察成果完成创作。1979年西德考察期间,作者系统研究伦勃朗、维米尔技法,形成稳定的体积意识,经过十二年沉淀最终通过《藏女》实现中国水墨精神与油画技法的突破性融合。
艺术特色
人物采用侧坐斜靠姿势,右臂衣袖卷起形成动态曲线,面部光影过渡细腻呈现立体感。背景采用深褐色调压缩空间深度,通过冷暖色阶变化强化形体结构,达到"二维半"的特殊视觉效果。
三维体积塑造突破平面局限,衣袖褶皱处理融入书法笔意,在古典写实框架中展现东方审美趣味。画面肌理厚薄相间,暗部透明层与亮部厚涂形成质感对比,延续了维米尔式间接画法的精髓。
艺术价值
该作标志着靳尚谊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成熟,开创了中国油画民族化探索的新路径。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作品确立的造型体系对当代中国油画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藏族肖像系列中具有承前启后地位,既延续《塔吉克新娘》的写实传统,又为后续《甘南藏女》等作品奠定形式语言基础。画面中节制的激情与理性的感性,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转型期的典型范式。
展览与发表
1991年完成创作后,作品先后发表于《美术》杂志与《当代》艺术期刊。2001年靳尚谊院长离任时,该作作为其代表性成果入选中央美术学院世纪回顾展。2018年中央美院百年校庆特展中,《藏女》再次被列为反映学院艺术成就的重要展品。
阅读量:59 更新时间:2025-10-20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